第230章 紫微星?(第4/5页)

皇帝道:“所以你引荐了赵琮来见我。”

雪姬一时未语,皇帝说:“别的军政大事,我未必精熟,但是我很清楚,国耻未雪,此时宗室如此势弱,难以镇住臣下与世家。可是不下放一些兵权,又不足以抵御外敌。”

雪姬道:“皇上,我只要有你和靖安就好了,别的我不想要。太宗一支皇族宗室男丁只剩下皇上和九贤王还在世,但是太祖一支子孙繁衍还胜。若是两支合流,天朝赵氏江山便可稳固了。免于外姓乱主之险,而定下名分后,太祖一支只得支持我们,否则对天下也没个说法了。”

皇帝道:“只有一点,这个赵琮年纪到底大了些。”

雪姬道:“我已打听过了,赵琮六岁离家,拜入鬼谷门下,与至亲相处的时间也不多。”

皇帝道:“鬼谷门下?那可是春秋战国时的高人,怎么还在我朝出现?”

雪姬斟酌了一下,道:“其实……鬼谷应是我师伯的弟子,早已成仙,素来喜收一些材质出众的凡人为弟子。鬼谷大师兄的修为,我根脚鄙薄,难望其项背,便是我师叔只怕也要敬他三分。”

皇帝叹道:“果然如此,狄人斩我气数,天命也不在我了。”

雪姬也不再多说,皇帝就算明白,但是他这个性子,只要没有臣子逼他,他也没有勇气去自己违逆“天数”。而他无子而过继嗣子的事是没有臣子来反对他的,本朝本来就有好几个皇帝无子为继的。

皇帝想了两天,又召了几位亲近的非大世家出身的文臣商议,文臣见皇帝几年无子,如今过继一个儿子也是为了江山稳固。古代社会,一个三十多岁的皇帝也不算年轻了,三十多岁还没有儿子,是要急了。

于是,文臣们商议出个手续章程,召赵琮的生父生母进京再商议过继之事,事若成了,一个生父一个封王是少不了的了。

皇帝又赏赐了赵琮一座暂住的府邸和许多东西。

……

却说张素带着张天新、岑碧青和各个新封了校尉的武进士们北巡河北路。

此时身兼河北东西两路经略使的岳郎君及其部下已在张素的支持下花了五年时间沿着河道和关碍要道修筑大城四座,小城堡三十余座。

又在河北两路给流民分了田地,因为屯田安置免田赋和人头税,有张素、九王在朝中保障,在岳郎君和部下们的努力下,共有百万流民屯田,主要种植小麦和棉花。这些屯田的百姓也为了修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虽然张修并不觉得修城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最佳方式,但是在她进行经济恢复、休养生息,让百姓喘口气的时间里,这是唯一能用的办法了。

一切都需要时间,不能在百姓没饭吃,连官都缺人做的时候,让这些古代人一个个全都看得懂如何铸炮了。便是想要打到北狄去,也要有大后方的稳定和足够的粮草供应,所以百姓的安置才是第一位的。

这个天朝虽然不完全对上正史,但是逻辑还是一样的。

比如南宋时宋理宗联蒙灭金,当时打进河南时,就是粮草不继,贻误战机。后来遭到蒙军背信弃义反攻宋军,结果大败而归。粮草不继的情况,要么是没有足够的粮食,要么是没有能干活的人。

一个刚刚打回旧都的王朝,刚好是这两样都不够,所以这几年的客观条件是没有可能打过去的,那就要务实地做好布防。

张素巡视真定府与河间府的数个小城堡,在要道上小城接小城,小城与小城之间联防。

虽然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但是河间一带仍有不少河道,占住官道上的城池,狄军也不利行军。若是他们不辞辛劳地绕道而行,当也要犯孤军深入的大忌,后方几个城池中的天朝军队断其后路或者突袭其补给,对方也会悲剧,狄军几年前不敢孤军疲军在境内多留,现在应该也会怕。这几些大小城池重要的作用是战前就收容百姓和百姓的物资。

这日到了瀛州,岳郎君正在这里,张素就带了圣旨,前去宣读。代表皇帝和朝廷对河北路的诸位官员进行了嘉奖。

还有许多将领都不在帅府,但是在场的几位文官和将领皆大欢喜,高呼万岁。

岳郎君起身后,揖手道:“郡主竟是从定州过来,下官还以为郡主会直接来瀛州,近日未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