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弹劾(第2/3页)

“朕又不是脑子不清醒。”乾隆柔和地笑,接着斜了永琮一眼,“他们的算盘一开始就打错了。就凭永琮?”

太子掏心掏肺地说了心里话,乾隆也不顾忌什么,直接提到了“登基”这个禁忌话题。

乾隆看了眼永琮,话语间说不出的嫌弃,“上个早朝都会睡着,也就是你这小子了。一旦登基,坐着龙椅,当着朝臣的面吃点心?或是他们办差办的好,你便赏赐一块点心?大清的脸面都给你丢完了!”

永琮:“…………”

不,皇阿玛,您夸赞二哥便夸赞二哥吧,一褒一贬,还要踩他一脚是怎么回事?

永琮气鼓鼓的,“我又不想登基!”

太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乾隆也哈哈大笑,指着永琮笑骂:“朕还不知道你?”

养心殿的气氛一瞬间和缓了。

吴书来紧绷的神经松懈了下来,呼出一口气,抹了抹额间,全是冷汗。

方才万岁爷与太子爷谈论的话题太过危险,吴书来提心吊胆的,差点流出眼泪花花,生怕掉了脑袋。

一股劫后余生之感涌上心间,吴书来猛然间一低头,发现腿都软了。

其他的吴书来不知晓,唯独两样,一是太子爷的地位稳如泰山,与万岁爷的父子之情坚不可摧;二么,挑拨离间、其心可诛的那些人,完蛋喽……

*

三日后的早朝,永琮揉着眼睛,勉强站直了身子,挺直脊背。

他少见地精神起来,竖起耳朵听着官员们的上奏,想知道,有没有攻讦二哥的折子。

前几天风平浪静的,那些王八蛋,不会要憋大招吧?

议程过半,永琮刚刚要放弃的时候,一位红带子宗室站了出来。他在都察院任职,看样子肚子里有几分墨水,洋洋洒洒地说了半天,中心思想就一个:

太子爷功高贤明,协理各部不足以体现太子的才能,万岁爷应提拔太子总理六部……

话音刚落,朝堂一片寂静。

协理和总理,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总理六部,相当于实权在握,堪比首辅。加上太子尊贵至极的身份,若是生出了野心,已经能够威胁到万岁爷的权势了。

太子正当盛年,不管父子之间是否情深,听见这道奏折,万岁爷定不会高兴的。

这是要把太子殿下捧到火上烘烤啊!

这才是一个开端。如果愈演愈烈下去,康熙朝的前车之鉴,难道要重演一次?

几位重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道不好;傅恒皱紧了眉,利剑一般的目光朝上奏的宗室射去。

他安得什么心?

乾隆果然沉下了脸。

他的目光环视了一圈,在五贝子永琪的身上停了一停,思及粘杆处调查出的来龙去脉,失望也提不起劲了,扯出了一个冷笑来。

红带子宗室悄悄抬头望了一眼,心下暗喜,万岁爷好似要发怒了……

他不过是急先锋罢了,试探试探万岁爷的心思,以便调整日后的策略。若是挨了一顿骂,那就更好了,太子的脸面不就放在了地上踩?

裂痕是可以制造的,他们都坚信着这点。

谁知下一瞬,乾隆轻飘飘地道了句:“准奏。”

永琪猛地抬头,红带子宗室愣在了原地,惊愕的脸色青青白白的,分外精彩。

太子同样看向乾隆,惊诧不已。

皇阿玛居然同意了?

他感叹于这道奏折的毒辣,却没有过多担忧,也不在乎什么脸面。

这样的捧杀,皇阿玛自有应对的法子,他只需静候佳音便好。

谁能想到那一句出乎意料的“准奏”?

反应过来后,太子心里酸酸软软的,感动随着责任一齐上涌,他肃然着脸,郑重地拱起手,朗声道:“儿臣……领旨。”

乾隆欣慰地点了点头,随即勉励了几句,温声叮嘱太子好好办差。

这父慈子孝的一幕,震撼了全体朝臣!

万岁爷竟信任太子到了如斯地步,一点也不忌惮,一点也不猜疑吗?!

绝大多数臣子松了一口气,心里止不住的欣喜。

储君之位稳固,于江山社稷来说,乃是大福。

如今盛世已现,荡平了大小和卓,便要把目光投向沙俄,投向海外,这是万岁爷亲自定下的决策。如果皇室内部生乱,重蹈父子反目的覆辙,那样的后果,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

少部分心里有鬼的人白了脸,不住地哆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