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三十章 燕燕于飞(第3/5页)

母亲道:“他已不是朱家的子孙。我这个亲娘,也只能做到这般,望他不要怪我才好。”

虽然我并不后悔将朱云送到腰斩的巨铡之下,然而面对母亲,依然痛心与愧疚。“听说母亲已经跪了一整天了,早些歇息吧。”

母亲嗯了一声:“他生前几个月,一直坐立不安。如今也好,终于安宁了。我陪你们担惊受怕这些年,总算看到了结果。从此我便在这儿住着,再也不回京了。”

一时之间,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只望着母亲憔悴蜡黄的侧脸发呆。母亲念了几句经文,又念了一声佛,忽然深吸一口气,像龙吸饱了水,蓄势待发。心中一跳,烛光一晃,观世音却眼也不抬。母亲手中的念珠滴答地响,不徐不疾:“如今我只问你一句,你究竟知不知道你兄弟在找寻丢失的证物?”

我想也不想,答道:“女儿只知道云弟并非如他所说,在寻找火器,却不知道他原来在寻丢失的证物。”

母亲似乎又满意又失望,长叹一声,再没有追问:“也有你不知道的事。”

我叹道:“女儿愚钝,不知道的事情尚有许多。”

母亲知道我心伤高曜忽然驾崩,又曾在信王府受过重伤,侧转的目光中不自觉地含了怜悯与痛心:“去宫里看过玉枢了么?”

“女儿一回京,便去宫里看望过姐姐了。姐姐很好,姐姐让女儿问候母亲,请母亲多多保重。”

母亲道:“幸而还有你能进宫。她无事便好。如今我们一家困在两地,让她自己多保重才是。”一切问罢,母亲方才鼓起勇气,转头看了我一眼,“你才回来,想必也累了,回屋歇息吧。”

“母亲不歇息么?”

母亲又向上合十:“不必理会我。你身子一向不好,先回去吧。你的屋子仍旧是从前那间。”

日夕赶路,我也确实疲累,草屋中的痛心与愧疚更是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退了出来,只见善喜已然醒了,正与绿萼和银杏说话。善喜见了我忙磕头,我扶起她,问道:“母亲这些日子饮食如何?心情如何?”

善喜道:“老夫人本来很生气很伤心,后来渐渐想通了,便整日在这里跪着,十分安静。”

我又问:“顺阳郡主呢?”

善喜道:“郡主忙碌得很,不但要安排家中的大小事务,还要应付县令夫人和朱老太太。”顿一顿,迟疑而不满,“只是奴婢瞧着,郡主倒像并不伤心似的。”

我淡淡道:“整日伤心也是无谓,废居青州,还有人理会,也不算太坏。”

小钱与刘钜带着两个小厮和三个丫头住在客店之中,只有绿萼和银杏随我住在家中,即便如此,寿光的旧居也已拥挤不堪,绿萼和银杏都与我住在同一间屋子里。因太过疲倦,我很快便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绿萼起身开门,轻声道:“启禀郡主,我们姑娘今日太过劳累,已经歇下了。有话请明日再说。”

高曈轻声道:“是我来迟了。还请姑娘好好服侍二姐。”

绿萼道:“请郡主放心。”

话音刚落,我又睡了过去。我不知道母亲与高曈是几时歇下的,只是睡梦中总听见母亲手中念珠的滴答声,连其中一颗玉珠摔缺了一小片所产生细微差别都分辨得出来。一轮又一轮,响彻梦境。

醒来时天色微亮,我没有唤醒绿萼与银杏,草草穿了长衣,拢了长发,出门往河边踱去。弥河岚气阵阵,望去一片苍茫。晨风撩起长发,贴着面颊飘飞不止。仿佛又回到了独居青州的日子,却再也没有了昔日的雄心与期待。河水一下一下冲刷着石滩,我望着被溅湿的鞋尖,不禁想,再也没有人陪我这样走一程了。

忽见远处一个红衣小姑娘挑着一对水桶来河边汲水,瞧身形,才不过十来岁。她弯腰汲了两桶水,这才直身四望。忽然看见我,不知怎的,竟踮着脚踩着石头飞也似的跑了过来。她的笑容灿烂而惊喜,抬起头大声道:“玉机姑姑,你回来啦。”

我见这女孩有些面熟,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她是咸平二十年的正月,高思谚登船而去时,那个与我攀谈的幼女,原来已经长得这般高了。我又惊又喜:“原来是你!怎的是你出来挑水?你父母亲呢?”

小姑娘道:“爹爹进城去了,娘亲在家中照料弟弟和妹妹,所以我出来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