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云忆故人(第2/8页)
“且慢,话到这里必须要说清楚了。”锦衣公子将她的话打断,慢条斯理理着衣袖,“我沈伊今夜私行宫廷只为报信,郡主您说我这趟是走对了呢?还是走错了?如果郡主您说我不该来,那我立即便走;如果是该来……那么扰乱宫禁之罪,是否还是由郡主您揽下?”
方才两人口舌之争他落了下风,这时总归要报复回去得理不饶人了。夭绍哭笑不得,无奈道:“伊哥哥自然该来,我自然也得谢你。”又拉住他的衣袖,追问,“你是不是有憬哥哥的消息了?”
“他的踪迹就值得你这般费神?”沈伊垂眸,望着袖上那双素手,不紧不慢地拂开,“倒不曾见你如此关心过我的去向?”
他佯装落寞,语气颇酸。夭绍并不理会,笑道:“我和憬哥哥八年未见了。何况舜华姑姑说了,憬哥哥此趟来邺都,是为陛下的病情而来。”
“嗯,就你忧国忧民。”沈伊俊目斜飞,瞥向夭绍的双腿,语气怪异,“你莫要忘记,当年是谁连累你双腿险些残废?而且这厮竟狠心至此,八年里从未来过邺都看望你,你为何还这般念着他?”
腿骨煎熬虽苦,却非这八年最难承受的劫难。夭绍抚着膝骨,轻声道:“憬哥哥必然是有苦衷的。”
“嗬!”沈伊冷哼,“如此说来,你们倒心有灵犀了,我沈伊却是枉做小人。”
“我看你确实是枉做小人了。”
殿门外突然传来的声音本是轻柔,沈伊却听得浑身一僵,讪讪扭过头,看着缓步而入的华衣女官,敛笑肃容,起身道:“母亲,这么晚了,还未休息?”
这声音不同方才的放荡无忌,改之雅正醇和,猛然听来着实不愧武康沈氏沿袭百年的隽永风骨。
“舜华姑姑。”夭绍见到来人也是微惊,撑着手臂想要起身,却被舜华走来轻轻按住。
舜华柔声对她道:“太后让我来看看你,说夜雨忽大,怕你腿疼难忍,问要不要请御医随侍殿外?”
“不用,那些御医对这腿疾素来无法,况且他们还要在文昭殿侍奉圣驾,就不要麻烦他们来回奔波了。”说到这里,夭绍不忘为沈伊开脱两句,“而且,有伊哥哥在这里陪我说话,我现下疼得也不算厉害。”
“也好。”舜华轻抚了抚她披肩的黑发,这才转身再度看向沈伊。
她眸光清冷,并不言语,只是越这样难辨喜怒的波澜不兴,在沈伊眼中越是不怒自威的严厉,遂安分守己地站着,不敢妄动妄言。
舜华盯着他半晌,才冷声道:“你酉时不是已出了宫,怎么眼下又在这里?”
“这个……”沈伊支吾,眸色飘飞。
舜华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正见殿间云母屏风上那袭透湿的黑绫斗篷,冷冷一笑:“明日见了你父亲我倒要问问,我做母亲的虽然未尽全力,八年里不得不处在深宫,无法教你向上。本以为他沈峥堂堂一国丞相,作为父亲自该是教导有方,不料今日所见,原来是如此成果,竟容许你仗着那些皮毛之技,便以为自己可以做飞檐走壁的刺客,夜闯禁宫!”
“刺客?”沈伊本是不痛不痒地听着,待这个词入耳时,才忍不住道,“母亲,能不能换个说法……”
舜华怎想一番训诫下来,他还是这样若无其事,怒道:“甚么?”
沈伊在她的喝声中一个激灵,连连颔首:“是,是,刺客。母亲教训得是。”
“姑姑,”夭绍忙解释,“伊哥哥得到憬哥哥的消息,知晓我一直惦记着,这才冒雨入宫,想要及时告诉我的。”
舜华闻言一怔:“难道阿憬已来了邺都?”
“正是,”沈伊底气十足地抬了头,“阿憬是今日傍晚入的城,眼下已在云阁。”
舜华皱眉道:“你父亲去信剡郡云氏不过三日,阿憬竟这么快便至邺都?”
她在困惑之下骤起疑思,不免微微出神。沈伊趁机迅疾披了黑绫斗篷,对夭绍眨眼:“消息送到,我先走了。”袍袂一振,已是黑衣如烟,瞬间夺门掠出。
舜华不住摇头,望着在风中兀自晃悠的门扇,命殿外侍女关了,这才低声叹息:“若不是禁卫统领看你是丞相之子的情面,你以为自己可以这般行走自如?当真是不像话。”她回身坐到案边,见夭绍忍痛已忍出满额冷汗,忙在一旁洗净丝绢,擦上她的面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