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恨楼 第十四章·死生不负(第6/11页)

周翡忙问:“谁?”

“曹仲昆的次子,北朝的那位‘端’王爷,曹宁。”

虽然周翡在谢允的引导下,口头上明白了这些达官贵人坑坑洼洼的心计,可等她亲眼看见的时候,心里还是涌起一股拔刀砍人的冲动。小镇上远看平静,走近才知道,已经是处处闭户、人心惶惶,空寂的街道上只剩下三五成列的北朝兵将,四分五裂的酒旗落在地面、树梢,石板路上偶尔掠过触目惊心的血迹和残骸。

这场景对周翡来说太熟悉了——因为“外面”就是这样的。

小时候,周以棠也曾经给她念过“哀民生之多艰……”,不过都是对牛弹琴。周翡他们兄妹三人听了,都困得东倒西歪,因此她从没明白过那些书生“为民立命”的情怀。

可她曾经那么喜欢山下的一方小小世界。

她第一次满怀好奇地离开四十八寨山门时,是山下小镇的热闹和美好,给了她一个惊喜的见面礼和永久的归属感。她一路往北,历尽艰险,见生民扰扰、两脚泥水与无数鸡犬不得安宁之处,桃源似的故乡便越发难得了。在她日思夜想的美化中,蜀中成了世上最好的地方。

于是如今疮痍满目,便好似往她胸口剜了一刀。

谢允好像明白她在想什么,轻轻地按了按她的肩膀。周翡勉强收拾起心绪,冲带在身边的几个人一招手。

四十八寨毕竟是地头蛇,不是所有年轻人刚出师就能像周翡一样出远门的。他们面临的第一个外派任务往往就是在山下采买,或是干脆在暗桩中锻炼一段日子,很多人对地形都非常熟悉。

周翡干脆将自己带在身边的百十来人化整为零,互相约定了一套简单的暗号,分头潜入镇上的百姓家里。自己身边则留了几个机灵武功又高的人,去查敌军以“谋反”之名抓起来的百姓。

几个人在谢允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避开巡街的伪朝官兵,来到镇上宗祠处。

谢允说,一方宗祠通常有个宽阔的大院子,一般出兵入侵一地时,会将此处当成关押战俘的地方,既宽敞方便,又能从精神上打压当地人。谢允果然非常有经验,宗祠外围有伪军把守,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在附近找了一处藏身之地,蹿到了几棵树上,正好能看清祠堂里的情况。

周翡只看了一眼,就忍不住别开视线——那院中间吊着几个人,都是她见过的暗桩,像是新宰的猪羊一样,手脚绑成一团,倒挂在那里,沥着血。

“别看死人,”谢允在她耳边低声说道,“人死不能复生,看活着的。”

周翡移开的视线无处安放,无意识地在自己带来的几个弟子身上扫了一圈,见这些年轻人个个脸上的悲愤之意都要溢出五官,她便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一样,狠狠地攥住了旁边一根树枝——对了,她还有要紧事。

周翡深吸一口气,再次看向那院中,只见院中都是青壮年男子。恐怕除了老幼妇孺,镇上人都在这儿了,成群结队地被绑成了一串。看那样子,不是普通庄稼人就是小商小贩,旁边有官兵巡逻,若是有胆敢喊冤或是有小动作的,上去便是一通拳打脚踢,打死的人就拖到一边堆在墙角。

“能救吗?”周翡低声问道。

“能,但容易打草惊蛇,从长计议。”谢允想了想,又“嘘”了她一声。

众人连忙屏息凝神,片刻后,远处一帮黑衣人急行军似的过去了,领头的是他们见过的谷天璇。他身边还有另一个拎马刀的中年男子,身穿黑色大氅,背后绣着北斗星宿图。这伙人有七八十号,黑旋风似的扫过,往四十八寨的方向去了。

“你推测得还真对,”周翡嘀咕了一声,转头对身边一个弟子说道,“传消息回去。”

那弟子应了一声,纵身从树上落下,避开巡街的兵,转眼就飞掠而去。

周翡想了想,也要从树上下去。

谢允忙问道:“你又干什么去?”

“我看那个拎马刀的人和谷天璇并排走,肯定不是普通人,想必不是‘破军’就是‘文曲’,”周翡道,“既然敌军主帅将两个北斗都派出去了,身边还有谁?我去看看。”

说不定能取他的狗头来炖一炖——最后这句太猖狂,怕吓着文弱的谢公子,周翡忍住了没说。

谢允一眼看出她的念头,他一直十分努力地想把周翡往周密谨慎上引导,而周翡也确实不是一块朽木,很多事能一点就透……只要她关键时刻不要总是本性毕露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