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向风中逃亡(上)(第4/7页)
在当时那个年代,这可是犯忌讳的话,说轻了是迷信思想,说重了那就是动摇军心!我对排长说:“我倒是在动物园看过猴子捡了没灭的烟头抽上几口,要说狼抽烟袋,那可是前所未闻,狼的爪子拿得起烟袋?排长你别再是睡迷糊了做梦?又把做梦的事儿当真了!”
排长说他在朝鲜战场上打仗,见死人见多了,为军的人都不怕鬼,他又是猎户出身,后来到北大荒屯垦戍边,打过熊打过豹子,当然不怕野兽。不过当时看着真真切切,可把他吓坏了,都忘了还带着枪,从山上直接滚了下来。过后再想,他也无法相信自己看到的情形,兴许真是看错了,可他说的妖怪,并不是那只捡起来烟袋锅子抽的狼,而是……我们听得好奇,一再追问,排长却不肯往下说了。我和胖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何况还有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壮胆,早将排长那些话扔在了脑后。我们告诉陆军和尖果,既然带了步枪,进山可不光是捡木柴了,说不定能打到狍子,狍子肉味鲜美,全身没肥膘,炖着吃爽滑入味、烤着吃外焦里嫩,除了狍子,别的我们都不稀罕打!
二人吹了一通牛皮,走进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边缘,拖了两大捆木柴返回17号农场。一去一回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可也没打到狍子,只好对另外两个人吹嘘:“我们在原始森林中见到几次狍子,但是往返太远了,打中了怕也带不回来,所以没开枪,不过地形我们都摸熟了,等明年开了春,多带几个人再去,打上两三头狍子不在话下!”
四个人将木柴码成垛,估计这么多木柴,足够我们度过北大荒漫长的寒冬了。木柴的危机终于得以解决,我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眼看西北方的铅云越来越厚,两三天之内可能就会下雪,我们必须尽量减少外出,准备躲在地窝子里猫冬了。17号农场的地窝子一共有前中后三排,后面两排没人住,我们四个人一条狗都住在前面一排地窝子里,这排地窝子从左到右依次有五间,左起第一间放置枪支弹药以及锄头铲子之类的农具。我和胖子、陆军三个人,住在左起第二间,锅灶在当中一间,尖果住在左起第四间,最后一间放置通信电台,众人储备了过冬的食物也都在这里。
三排地窝子后方还有一座屯谷仓,存放了堆积如山的干草,本来也想将木柴堆进去,考虑到地窝子相距屯谷仓有一段距离,一旦刮起暴风雪,很难去屯谷仓搬取木柴,就把第二排地窝子当成了柴棚。陆军多了个心眼儿,当天给储存的木柴做了记号,按每天使用的木柴量进行划分,以免胖子烧起来又没数。可是等到转过天来一看,真是见了鬼了,码放成堆的木柴少了一小堆儿。陆军怪胖子又烧多了木柴。胖子急得直跺脚,脑袋上都冒汗了,他敢向毛主席发誓,绝对没用过那么多木柴!
17号农场位于人迹不至的荒原,这要不是人用的,那不是见了鬼吗?四个人胡乱猜测了半天,都说可别自己吓唬自己,说不定是搞错了。怎知又过了一天,我们到柴棚中一看,堆积的木柴又减少了。四个人面面相觑,心头均涌起一阵莫名的恐惧,储存过冬的木柴怎么会不翼而飞?莫非被人偷走了不成?不过木柴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与其来偷还不如自己去捡,可怕的是17号农场周围根本没有人烟,怎么会有偷木柴的贼?不论是闹鬼还是有贼,一天减少这么一小堆木柴,看起来并不多,但是十天半个月下去,我们这几个人就熬不过这百年不遇的严寒了,那真是土地爷掏耳朵——崴泥了!
众人预感到情况不妙,忙将木柴搬到头一排地窝子,放在最左侧的一间,枪支弹药则分发到个人。我暗中打定主意,今天夜里要格外留神,将压好子弹的半自动步枪放在身边,睡觉时也不忘睁着一只眼,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作怪,木柴总不可能自己长出腿儿来跑掉!
4
荒原上地窝子五个一排,底下有俗称“地火龙”的土炕相通,根据烧柴的位置不同,可以控制不同的加热区域。当天半夜,我们关上地窝子的门,围在土灶前烤火取暖。尖果烤了几个冬枣,给每个人泡了一大缸子热腾腾的枣茶,又开始了我们的思想文化生活。陆军将雷锋同志的故事翻过来掉过去讲了无数遍,我们早就听腻了。我只好开始给大伙儿讲《林海雪原》,虽然我以前看过这本书,却只记得一小半,即兴发挥胡编乱造这么一通讲,讲的是“小分队奇袭奶头山,杨子荣活捉蝴蝶迷”,根本哪儿也不挨哪儿,倒也把胖子、陆军、尖果三个人唬得一愣一愣的。说到后来,我实在编不下去了,于是留下陆军在当中一间地窝子守夜添柴,其余的人各自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