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81章(第4/5页)

带“明”字的诗句,她腹中存了几百首。

没想到今天上了考场,要再一次跟萧湛行这个令了。

萧湛显然也想到了,所以,八位考官里面,他是第一个开口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几天前跟江令宛行这个令的时候,他第一句说的也是这首诗。

五舅舅,这是怕她紧张,让她放轻松吧。

江令宛心里明白,同样回了他那天对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第二位考官也紧跟着对了一句,然后第三位、第四位……八位考官轮流吟诵。

江令宛表现很出色,只要考官话音一落,她立马就答,不做迟疑。

与前面两题不同,第三题考试时,大家鸦雀无声,偌大的考场,只能听到呼吸声,江令宛与考官们你来我往飞令的声音。

书院联考办了十几年,目前飞花令最高纪录是两百。

江令宛的速度太快了,比往年的考生都快,按照这个情况下去,她极有可能打破从前的记录。

而这个纪录的保持者不是旁人,正是考官席上那个最引人注目、最夺人眼球、最最年轻的考官——萧湛。

江令宛嘴角含笑,双目写满了志在必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五舅舅,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飞花令记录第一名,我拿去了,你不会生气吧?

萧湛勾唇:“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拿去就是,我何尝稀罕!

一问一答间,飞花令的结果已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就在此时,一位李姓的考官,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轮到他行令时,他一边咳嗽一边吟诵:“长江……咳咳……流月去……无声,咳咳、杏花、杏花疏影……里,吹、吹笛……到天明。”

短短一句诗,他花了旁人三四句诗的时间。

考场形势瞬息万变,一个小小的延误就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这个李考官既然咳嗽,就应该主动停止行令,让其他考官与江令宛对答。

他没有这么做,分明是想故意耽误江令宛的时间。

这一点,江令宛能想到,其他人自然也能想到。

一时间,众人对李考官怒目而视:

“卑鄙无耻!”

“手段下作!”

“公然为难考生,必是被收买了!”

“宛卿不要怕,你还有我们,我们绝不任由李姓匹夫伤你半分!”

在一片谩骂声中,江令宛显得格外淡定,她视线从李考官脸上一扫,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想耽误我的时间?

那得先问问我答不答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什么?

不是对一句,而是一口气对了三句!

众考官都惊了一下,下一位考官愣了一下才赶紧行令。

江令宛如法炮制,考官行一句,她对三句。

这样一来,不仅把刚才李姓考官浪费的时间争取了回来,接下来每一位考官那里她都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这样做太冒险了!稍有不慎,就会思路中断,若坚持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算对的诗句多,也得不到高分。”

国子学的杨山长道:“这个江令宛如此冒进,倒给我们国子学机会了。”

第三题飞花令的规则就是如此:一、坚持一炷香的时间,若提前停下,则会根据时间扣分;二、行的令越多,分数越高。

“那也不一定。”一位夫子道,“江令宛既然敢这么做,想来是有几分把握的。若是她思路不中断,不仅能得第一,还会打破从前的记录,不管是京华女学还是江令宛本人,都会因为这次联考名声大噪,力压其他书院。”

这个书院,当然也包含国子学。

杨山长一向自诩国子学为六大书院之首,岂肯被京华女学抢了风头。

“没有若是,她的思路一定会被打断的。”

杨山长捻着胡须,投向考场上的目光显得意味深长,宁轩已经答完第二题,在考官旁边等着了。

他离江令宛很近。

这是干扰江令宛的绝佳良机。

宁轩,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宁轩的确站得离江令宛很近,近到他可以清楚地看到江令宛泉水般清澈的双目,美玉般白皙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