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围城

七月十六日,木骨都束。

一周,大夏军队仅用一周时间,就打到索马里王城脚下。

与此同时,阿尔瓦罗率领的大西洋舰队也完成对木骨都束周围海域的封锁,整座王城被大夏军队团团围住。

期间,索马里领地大军也想过,要在中途狙击夏军,以减轻王城压力。

可是没用。

无论是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是利用地形设下的伏击陷阱,甚或是在水里投毒,统统都被名将狄青轻松破解。

黑蛇卫细致的情报工作,让大夏军队行进在索马里,犹如闲庭信步一般。哪里有高山,哪里有河流,哪里有峡谷,哪里有荒漠,索马里诸领地的兵种、兵力布防以及后勤补给点等等情报,悉数被黑蛇卫掌握。

这注定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

领地大军的局部抵抗,注定只是徒劳,犹如螳臂当车。

索马里军队并不高超的计谋,很多时候被狄青将计就计,打的狼狈不已,在战术层面,索马里还没有一位能跟狄青匹敌的将领。

甚至是猛将吕布,都能完爆敌军将领。

这种优势是压倒性的,不是靠坚强的抵抗意志就能获胜。

就在昨天,索马里禁卫军在城外进行了最后一场狙击战,依然以惨败告终,心如死灰的索马里联军最终只能乖乖退守王城,成了瓮中之鳖。

节节胜利,也让大夏军队后勤保证无虞。

王朝官员几乎是跟在大军屁股后面,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地接受,就连乡镇村落都没放过,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为前线大军筹措粮草。

与此同时,大夏通过商队采购的粮草物资也一一运抵勇者港。

两大补给齐头并进,组成一条自友谊城到木骨都束的稳定粮草补给路线,将海量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在也是为何狄青不直接率部攻打王城,而是一路扫荡的原因所在。古代战场,唯有城池才有能力为大军筹措粮草。

一直在荒野行进的大军犹如无根之木,绝难长久。

……

战场之外呢?

正如欧阳朔预料的那样,交战的这一周,索马里周围国家一阵肃静。

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吉布提……

鸦雀无声。

没有哪个非洲领主敢站出来为索马里发声,大家只是用敬畏的眼神,默默注视着这个来自东方的强大王朝以铁蹄征伐索马里,讨灭“叛逆”。

非洲大陆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就连吹过大陆的海风,都带着死亡气息,没有一丝凉意。

地中海领主同样心情复杂,连跟大夏使节团谈判的心情都没了。紫罗兰也非常“善解人意”,同意暂时中止谈判。

一切等索马里之战落下帷幕,自会见分晓。

大夏王朝从未让人如此敬畏,本土大军都没怎么出动,就能轻松屠数城,灭一国,让全球领主为之失声。

除了赞叹,唯有敬畏。

……

城外军营。

狄青一身戎装,举目眺望不远处的雄城,面无表情。脸上的面具更是给这位大军笼罩上一层别样的魅力,让麾下将士敬畏。

木骨都束,最后一块硬骨头。

攻打王城似乎是一个死结,国战规则决定了双方不死不休,除了像摩洛哥之战的火攻之术,双方不耗干最后一滴血,无法干休。

此等心态,无论是对守城一方,还是对攻城一方而言,都是巨大的隐患。一个不好就可能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索马里一战,狄青试图破解这一难题。

狄青的战术说起来不值一提,也非常简单,就是“围城”。所谓围城,就是围而不攻,将敌人困在城内,时间一长,敌军不攻自破。

《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意思就是说,想要围住一支敌军,需十倍于敌军兵力。

此等说法并非绝对,长平之战是一次例外。杀神白起借地利之便,以同等兵力困住了赵军,创造了一次战争史上的奇迹。

眼下木骨都束城内驻扎着八万禁军,五万领地大军以及十万战斗职业玩家。仅以军队数量论,联军数量甚至超过大夏军队。

大夏军虽号称二十万,但是真正布防在木骨都束的不过十五万之数。

除了留下两万大军镇守友谊城,以防被别有用心之人抄了老巢,狄青还安排了足足一万人的部队负责沿途督运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