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绝户弹
一颗子弹要面对的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血肉之躯,而同样的,要达到完美的杀伤效果,它们面临的困难也远远超出原来的十倍、百倍。
经过了实战的检验,杜兵更加坚定了对箭形弹的信心。虽然因为条件的限制,子弹的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无法解决,但并不代表他就无事可做。眼下问题的当务之急是首先得解决箭形弹杀伤力不足的缺陷。就像阿萨王子所说的那样:不解决这个问题,箭形弹永远只能作为少量的特种器具存在,绝对无法取代传统弹药。
可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又谈何容易?
一颗子弹从飞出枪口到击中目标,其间很可能要穿越数百米,甚至是上千米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求它的运动必须绝对稳定,不能出现一丝偏差,否则平衡就会被破坏,子弹就会偏离弹道。
然后呢?这仅仅只是开始:
在击中目标后,子弹开始进入人体,这时,为了给目标造成最大的破坏,我们又要求它必须在穿透目标前尽可能的失去平衡,形成翻滚、变形,将它的能量完全施放出来,转化为对目标的破坏。
一个成年男子的身体厚度不过十几厘米(超级肥胖的体型不在考虑之内,因为一般上战场的人不大可能是这种体质),以子弹每秒数百米的速度要穿透它,仅仅只需要千分之一秒。这么短的时间和距离内,怎么才能让一颗能够在空气中平稳的飞行上千米的弹头瞬间失去平衡?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无数天才,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违反物理法则,根本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直到达姆弹的出现。
不得不说,发明达姆弹的家伙的确是个天才,或者说是个魔鬼。他用一颗被锯开的软铅弹头就解决了无数人难以解决的难题,其原理几乎人尽皆知,在此不必多言。我们要说的是它造成的后果:在不破坏原有弹道系数的前提下,它的巨大杀伤力甚至让人类自己都感到恐惧,以至于不得不用国际公约将其禁止使用……同时被禁止的,还有毒气、生化武器,以及后来的核武。
小小的一颗子弹,战争中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杀人工具,竟然会被人与毒气、生化武器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武器相提并论。一枚同时兼具了弹道稳定性和目标破坏性的弹头对战争的影响有多大,从这点上就能清楚地体现出来。
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时至今日,其实达姆弹的威风早已不再,这颗曾被人称为“来自地狱”的子弹,它的无穷力量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渐渐消逝。即使没有国际公约的制止,各国军队也不会大规模的列装它,因为它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战场:防弹衣,钢化玻璃,纳米钢盔,各种轻型装甲护具……一颗子弹要面对的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血肉之躯,而同样的,要达到完美的杀伤效果,它们面临的困难也远远超出原来的十倍、百倍。
相比起传统弹药,箭形弹在稳定性和穿透力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要保证它的弹道精度根本不是问题。在命中目标后,让弹头瞬间失去平衡施放能量,这也不难办到,像达姆弹一样使用软性金属就可以……可是,如果目标的身体外面还隔着一件防弹衣呢?柔软的弹头根本不可能撕开坚硬的装甲,而加大弹头的硬度又会让弹头不易变形,对目标的破坏力直线下降。我们总不能针对这样两种最基本的情况就去开发两种不同规格的弹药吧?何况防弹衣还有着多种不同的规格,它们对于子弹穿透力的影响也是各有不同:有的只能防住威力最小的点三八口径手枪弹;有的却可以在近距离对抗军用步枪的抵近射击。
平衡……一个动态的数据之间,怎么可能存在平衡?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才能让子弹变得“聪明”,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软?
其实聪明的中国人早就想出了办法。
和很多人了解的并不一样,中国在世界轻兵器领域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一事无成,只能靠“盗版”和“模仿”混日子,相反,我们的创新意识并不比任何人差,在世界轻兵器的发展史上,中国人同样也曾经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7.62毫米钢芯被甲弹,这就是我们民族智慧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