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第七次东征
穆斯林的内斗一次又一次地让十字军国家免于彻底覆灭。他们赶走异教徒的紧迫性如今已经大大降低,因为基督徒如今在巴勒斯坦只能苟延残喘。比起终结十字军国家仅存的一点势力,开罗的苏丹更愿意去征服大马士革。
耶路撒冷的命运,就是穆斯林对圣战漫不经心的最佳体现。1239年,和约一过期,老苏丹卡米勒的军队就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于第二年攻破了大马士革。但他很快就逝世了。在随后的内战中,耶路撒冷又被还给了基督徒,以换取军事支持。然而,基督徒想要真正控制城市,则是在痴人说梦。对伊斯兰教的领导者而言,圣城只是一个美观而价值不大的小玩意,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意馈赠。
1244年,这一点得到了确切的证实。埃及将领拜巴尔决定再一次夺走耶路撒冷。他率领的部队是埃及军队的骨干力量,名为马穆鲁克,士兵之前都是奴隶。在打垮了前来阻止的十字军后,拜巴尔趾高气扬地走进了城里。没有离开的成年男子都被杀害,女性和儿童都被充作奴隶,城中包括圣墓教堂在内的所有教堂都遭到了焚烧。十字军国家的领土只剩下海岸边的狭长地带,即使这一点也是穆斯林邻居一时兴起才留下的。
十字军国家倾颓的状况引发了欧洲人的绝望呐喊,和以往一样,这些声音虽然虔诚,却很空洞。腓特烈二世曾表示要发动东征,但没有人再相信他,而且他正在与教廷军队激斗,并第二次被逐出教会。154教皇英诺森四世也宣布要召集十字军,不过他的目标是腓特烈二世,要推翻这位真正的信仰之敌。
在这样悲观厌战和政治陷害的氛围中,甚至连教皇都无心捍卫圣地。但就在此时,法国国王突然站了出来,希望重现十字军的荣光。路易九世与腓特烈二世截然相反。这位年轻的国王待人真诚、信仰坚定,以无可指摘的正直而著称,甚至连敌人也承认这一点。他在逝世后不到30年就被尊称为“圣路易”,也是唯一被追封为圣徒的法国君主。他比“狮心王”理查更为严肃认真,且同样富有骑士精神。他相信,解放耶路撒冷是表达虔诚的最佳途径。在前几代国王——尤其是腓力二世——的经营之下,法国发展成了欧洲最为富裕、稳定、强大的国家之一。把这些资源用于事奉耶稣基督,再合适不过了。
路易九世的热情毋庸置疑。耶路撒冷陷落后,欧洲的其他君主都各找借口推辞,但路易尽管身患重病,却在当年就宣誓发动东征。害怕的母后恳请教皇解除其誓言,认为她儿子只是病得糊涂了,但路易康复之后又重申了自己的想法。
虽然路易迫切希望出征,却并不轻率冒进。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是他作为国王的最高职责,不能抱有任何侥幸的想法。他一丝不苟地订立计划,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组织能力。筹备花了3年时间,直到1248年8月25日,路易九世方才踏上征途。不过他带领的大军是历代十字军中效率最高、补给最完备的一支。
出乎意料的是,路易九世选择了埃及作为目标。他仔细研究了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认为从战略上看,先迫使开罗屈服,再进军耶路撒冷的计划行之有效。第五次东征的领导者出现了决策失误,士兵多数时候都在枯坐干等,即便如此都差点成功。而他不会犯下那些错误。
由于适合作战的季节很快就要过去,十字军在塞浦路斯过了冬。与此同时,路易九世忙于搜集有关埃及政局的信息。传来的消息令他大受鼓舞。卡米勒的王朝正在崩溃,马穆鲁克很快就要占据上风。如今是利用争端来进军的大好时机。
在塞浦路斯过冬的缺点,就是让埃及苏丹有了足够的准备时间。十字军抵达杜姆亚特时,发现穆斯林军队已经等候多时。他们不得不在齐腰深的水中下船,顶着猛烈的进攻冲向海滩。路易九世的表现相当英勇,在部下的簇拥下强行登陆了沙地。
十字军建立滩头阵地之后,对方很快就放弃了抵抗。埃及人的突击被法国人的长矛打退,反而冲撞了自己的主力部队。不到几分钟时间,穆斯林就乱成一团,四散奔逃,让杜姆亚特自行面对接下来的命运。
路易九世立刻下令围城。他预计这是场持久战。杜姆亚特的守军在第五次东征中坚持了超过5个月,这一次肯定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不过当他派出斥候探察情况时,发现城市已经空无一人。31年前那场围城的可怕经历帮了路易大忙,市民和守军这次一起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