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一脚踩死唐军

看着李光弼,裴旻微微点了点头又微微一叹。

李光弼跟郭子仪是完全两个极端。

论及军事才略,李光弼更在郭子仪之上。

郭子仪崛起在李光弼之前,李光弼是得郭子仪举荐才有机会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但安史之乱平定,结算功绩的时候,李光弼却后来居上,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无不表明,在军事上李光弼的军略鬼谋,确实要胜于郭子仪一二。

但是两人的未来,却不能同日而语。

李光弼治军严整,先谋后战,能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名震天下,时人称之为李郭,李在前而郭在后。

但李光弼性格偏激,不通晓人情世故,遭到宦官鱼朝恩、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很不得志,致使忧郁成疾,于广德二年七月十四日在徐州病逝。

比之李光弼,郭子仪的官途自不用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罪,那是天壤之别。

裴旻并不喜欢郭子仪的性格,但不可否认的要是郭子仪是遇到这种情况,他会处理的更加完美。

换做是裴旻,他也会选择退一步,这并非是跟着程千里送死。

而是用自己的方法帮着程千里逆转局势。

阿了达能够瞒过程千里,定瞒不过裴旻、郭子仪、李光弼这类人的眼睛。

以唐王朝对西域的掌控力,西域国王居然不会说一口流利的华夏语,说出去谁信?

也就是程千里这种大老粗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李光弼没有选择的离营,而是跟着并且看破了阿了达的底细,也许情况会大不一样。

当然这一切都是如果。

李光弼的性格,注定没办法跟程千里这样的暴脾气好好的交流。

李光弼确实做到了他力所能及之内的最好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逃过责罚。

赏罚分明是维持一个统帅威信最关键的因素,若是连这点都做不到,必定会受到部下的不服与置疑。

裴旻在河西、陇右军中有着绝对的威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赏罚分明,不敢说绝对的公允,却让人心服口服,便是受罚也心甘情愿。

从言语中,裴旻无不透露自己对于李光弼的器重,但惩处起来一样毫不留情。

河陇将官早已习惯,但安西、北庭的将军,莫不一震撼,上下凛然。

这赏罚分明的做法态度,令人心折。

对于裴旻如此惩处李光弼,心底最大震撼的不是别人,恰是程千里。

程千里之前对李光弼是极度不满,就连问罪书都是他亲自写的。

但李光弼不计前嫌的相救,还助他攻取城池。

这恩怨不满早已消逝,为了防止李光弼受到多余的责罚,他亲自找到了裴旻,希望能够撤销对于李光弼的问罪。

却不想裴旻依旧惩罚的如此之重。

咬了咬牙,程千里出列作揖道:“此次是末将大意无谋,累得兵卒则损过半,甘愿受罚。”

裴旻挥了挥手,道:“败军之罪,自会记于功劳簿中,程将军又何必急在一时?”

程千里闹了一个大红脸,灿灿的不说话了,但心底却憋着一股子气,不找回面子誓不罢休。

并非裴旻带有色眼镜处理事情,结果固然程千里伤亡更重,但李光弼擅自离营的行径更加恶劣无疑。

……

阿拉伯军营。

莫斯雷马萨得知裴旻领大军到来,也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

阿拉伯的将士聚在一起,论及气势一点也不逊于唐军诸将。

有所不同的是唐军诸将的气势是内敛的,都遮掩了起来,只是有着小小的外露。

阿拉伯的诸将却是奔放,他们没有鲜明的地位等级,而是随意的站在一起。

他们大多都没有穿衣甲,坦胸露背的,露着一身结实的肌肉,还有纵横交错的伤疤,充满了狂野气息,就跟后世的健美先生聚会一样。

不过后世的诸多肌肉都是通过外力刺激而成,而这些人却是真刀真枪的拼杀出来的。

莫斯雷马萨自己都只穿了一个大裤衩,秀着一身结实的肌肉,手中扇着大蒲扇,很不雅观。

主帅都是如此,也无怪诸将散漫了。

阿拉伯纵横天下靠的也从来不是什么军纪。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