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6章 官心

钱谦益有些不安的道:“凡事都太讲利益,会不会把路走的太偏了?”

“这话王鄣倒说过。”路振飞道:“什么都讲利益,则无事不讲契约,契约之下,利益能和平分配是最好的办法。否则,言不及利,反而暗斗不休,互相陷害,反而不及事事求利。而且,彼国敬畏上帝,所以行事均有底线,不至于率兽食人。虽然诸国求利,也没有礼崩乐坏,人家也一样有父母君亲,一样有婚姻,家庭,一样父慈子孝,是以这一层倒不必太担心。”

“是么?”钱谦益苦笑一声,没有话可说了。

“对了。”路振飞神采奕奕的道:“王鄣说,张文澜已经组织大量人手在台湾翻译西人的文章,从其两千多年前的古哲人的著述,到其现在哲人的文章都有翻译成册,我们可以观他山之石,以为借鉴。同时,还有其画作,雕像,模型,甚至很多奇巧玩艺,都会大量引入中国。”

“这些事不要急着说。”马士英有些粗暴的打断张岱的话,说道:“和记的人说的很明显了,舰队带着数百门重炮前来,我江南地方要么打,要么降,没有第三条道可走。现在我已经大致明白,北方,炒高粮价,断大明北方民气。河南,山东,流贼横行,断绝漕运。江南,湖广,威逼州府和士绅投附,南北一起动手,以期最短时间灭我大明。”

众人默然不语,和记的财力雄厚之极,行事也颇有章法,这一次断粮风潮,钱谦益等人就是判断此事不会善了,可能朝廷将要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

在这时候,和记又要在长江展露其舰队的实力,钱谦益几乎可以断定,和记在江南会获得相当多的支持,很多原本犹豫甚至抗拒的士绅和官员都会选择站在和记一边,原因也是很简单,和记的舰队能进入长江也就能隔绝大江,漕运随时能被和记断绝,以大明北方现在的情形,断漕三个月北方就满地烽火了,要是断漕半年,不必攻打京师,只要和记带着粮食北上南下,整个北方唾手可得!

这才是钱谦益十分重视,甚至考虑在和记内部怎么获得发展的最要紧的原因。

漕运,就是大明帝国的血管,是最大的那根主动脉。一旦切断,必死无疑!

钱谦益的判断中,漕运一断,粮价飞涨,北方经济崩溃,朝廷原本就是左支右绌,拆东墙补西墙,一直靠的是南方补充,一旦出现了钱谦益判断中的这种情况,崩盘在所难免。

何况和记还有二十万大军未动,怎么想,朝廷都是万难过这一关了。

钱谦益面色也是沉郁,身为进士翰林,他在此前真的没有想过自家能成为亡国之臣。在此之前虽有东虏屡败明军,但明眼人都知道只要东虏冲不进来,一切都好说。这也是孙承宗能战胜王在晋的关键之处。以一道关门来隔绝东虏实在不保险,就算一年扔几百万银子,辽西恢复一次被打残一次,这样的代价还是值得的。

一年几百万买来一个保险,合不合算,只能是当时的人自己决断,钱谦益倒是感觉值得。至于事情为何演化成眼下这样,钱谦益也是弄不明白。

不过只要不是蠢到家的人,现在也该知道如何取舍了。

钱谦益沉吟之至,马士英反先开口了:“此前我抱残守缺,总觉得和记一介商家,未必能亡我大明。就算隔绝粮道,哄抬粮价,还是商家手段,登不得大雅之堂。现在看来,和记还是厉害,他们现在的做法,是要隔绝粮漕,彻底伤我大明北方的元气,朝廷,特别是皇上会大失人心,到那时大军南下,恐怕没有将士会持戈护卫皇上了。”

“然也。”钱谦益点头称是,自是赞同马士英的说法。他心底深处也不知道是何滋味,以他的身份地位,阁老有望,也是文人顶层。但现在既然要面临王朝倾覆之危,一切当然都得从头再来。

他倒不在乎投降新朝,只是在意自己将来是不是还有登顶的机会。

盘算一下,不管是李慎明还是孙敬亭,或是孔敏行,恐怕二十年内地位都不会动摇,自己想成为张瀚的亲信,执掌政务大权,类似痴人说梦。

张瀚重相权,将孙敬亭任命为政事官,处理一切政务大权的事,也早就是从草原传扬到了内地,钱谦益等人也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