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文历算的成就
开元十三年(725年),时任大唐帝国太史监的南宫说,率领一行人马前往洛阳去执行帝国筹划已久的一个任务。南宫说是当时帝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帝国让他前往洛阳,是为了完成一次史无前例、世界罕见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他们的任务是要观测洛阳这一地区北极星的高度,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四时日影的长度,以及四地间的距离。
概括的说,这是一次对地球子午线纬度一度的测定!地球子午线也叫经线,是在地面上连接两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帝国在全国一共选了12个观测点,之所以要着重点出南宫说所在的洛阳观测点,是因为经过他们的精心测量,所得出的数据最有实际价值和科学意义。
不过,南宫说一行人虽然任务完成的最出色,但他也仅仅是这次任务的执行者,而在背后统一进行筹划以及对测量数据的计算和汇总,则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高官,更不是富甲一方,吃喝不愁想着干些惊天动地伟业的富豪,事实上他是一个和尚,一个淡泊名利的和尚。
这个和尚的法号叫一行!
一行组织的子午线测量是科技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李约瑟
一行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唐初名臣张公瑾的曾孙。年少时聪敏好学,博览经史,精于天文、历象、阴阳五行之学。虽然年纪轻轻就已经才高八斗,但张遂并不是个热衷于功名的人,在他21岁时,当时权倾天下的武三思有意拉拢他加入自己的阵营,被张遂婉言谢绝,但他知道武三思是个有仇必报的小人,为了免遭陷害,他毅然前往嵩山剃度出家,取法名为“一行”。
此后6年的时间里,一行除了在寺庙中苦修佛学之外,还遍访名山大川,访求奇门异术,同时兼修禅宗天台学。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朝廷多次召他回京任命他为官员,均被淡泊名利的一行所拒绝。
一直到开元五年(717年),当李隆基从高力士那里知道原来民间还有一行这样兼修各种奇学的人才后,决定强行征召他入京,无奈之下的一行只得前往京城面见皇帝。
来到宫廷的一行,受到了李隆基的优待,此后四年的时间里,虽然他经常为李隆基讲一些自己所掌握的奇学异术来哄皇帝开心,并且享受着锦衣玉食,但在一行看来,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的心中依旧向往着嵩山古庙那与世隔绝的幽静,渐渐的他开始产生想要离开宫廷的想法。
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在他开始对宫廷的生活极度厌倦之时,命运之神开始向他招手,未来他的名字注定要在人类科技史上写下光辉浓重的一笔。
开元九年(721年),帝国的日食、月食时间渐渐与预报的时间越来越相去甚远,而这种预报工作是依据太史令李淳风的《麟德历》来进行的,这让李隆基对《麟德历》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为了修正这项工作,李隆基任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一行开始专业从事天文历发的研究工作。
作为多年研究天文历法的一行,内心十分明白重新编修新历,绝不是仅仅用笔和纸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既要分析历代的历法,又必须通晓高深的数学知识,当然这些对于一行来讲都不是困难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制定历法必须要进行天象观测,实际观测日月星辰在轨道上的位置和运行情况。
在那个没有任何高科技仪器的时代,要完成这个任务势必登天还要难!
然而意志坚定的一行,在皇帝李隆基下达这个命令后,毅然的接受了这个任务,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用当时人类有限的知识去探寻宇宙间无限的奥秘!
在这个梦想的召唤下,一行开始了他伟大的科学计划。
开元十一年(723年),一行和帝国的另一位天文学家,时任率府兵曹参军的梁令瓒首先用铜铸造成一个黄道游仪,这台仪器是用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动情况的天文仪器。在一行之前的很多天文学家全都认为,日月是绕地而行的。所谓“黄道”,就是太阳运行的轨道,而“白道”则是月球运行的轨道,用黄道游仪可以直接测量出日月星辰在轨道上的坐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