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挥霍资本

李唐皇室虽然以武力夺取天下,但自古以马上得天下,不能以马上治之,所以唐朝建国后,尤其是李世民登基后偃武修文、休养生息,使唐朝国力逐渐增强,百姓们安居乐业。作为太子的李承乾按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但事实上李承乾对李世民的举措并不感兴趣,他所喜欢的乃是胡人的风俗与战阵的厮杀。

如果仅仅是喜好也就罢了,但我们的李承乾先生偏偏要付诸于行动,据史料记载,李承乾经常和身边的太监、宫女等人一起穿上胡人的服装,从头到脚打扮成胡人的模样,然后一起整夜的跳胡人的舞蹈,并且还和手下装扮成盗贼,一起玩偷盗牛羊的游戏,将偷来的牛羊进行烹烤,而他自己亲自监督手下人的烹烤技术,李承乾如果生活在今天,我相信一定是个出色的烹饪师。

这位仁兄还经常和自己的叔叔汉王李元昌(李世民的族弟)扮演成突厥的将领,让手下人扮演突厥的士兵,然后和李元昌分别统领,玩互相交战的游戏,以此为乐。有的时候忽然之间突发奇想,自己假装身死,让这些“士兵”为自己吊唁。

最荒唐的是,在假死过后,忽然站起身来说:“一朝有天下,当帅数万骑猎于金城西,然后解发为突厥,委身思摩,若当一设,不居人后矣。”

这段话大意就是:我以后如果当了皇帝,就率领军队投奔突厥,在思摩手下效力。

李承乾所说的思摩就是跟随李靖出征东突厥的阿史那思摩酋长,阿史那思摩的身份固然显赫,但是作为大唐帝国储君的李承乾居然舍华而慕夷,甚至表示要做突厥酋长的部下,其言行确实是荒唐之极。

当然,我相信李承乾的这番话纯属戏言,但是开玩笑是要看自己身份的,更是要看场合的,在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宫廷内部,李承乾的特殊身份说出这样的话,只能证明他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政治水准低下的人。

要知道“突厥”这个词始终是李世民心中的阴影,李世民经过长时间的卧薪尝胆,才最终将突厥打败,现在自己未来的继承人居然要跑去投奔突厥,难道你老子先前的努力都让你这个败家子糟蹋殆尽不成?

最让李世民恼怒的是,李承乾居然有恋童癖,他经常宠信一个叫称心的太常乐,称心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李承乾和他可以说是同吃、同住、同睡,作为大唐帝国的储君,居然有这样的丑闻,无论如何这让李世民是无法接受的,所以李世民下令将称心杀掉。

称心的死让李承乾无限感伤,为了纪念曾经和称心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李承乾特意让人为称心做了一塑雕像,早晚跪拜纪念,似乎这个称心比他老爸还重要。

所以结论就是:李世民没有理由不认为李承乾是个乱国乱家的角色。

李承乾的政治才能低下表现在多方面,造成李世民对这个宝贝日渐不满的原因其实也是多方面的。李世民之所以要选派朝中诸多精明贤良充当李承乾的老师,除了想使他快成长之外,其实还是有意为他搭建未来的班底。

因为在唐朝这个土地广袤、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君主虽然专制,帝王虽然大权独揽,但是从帝王的决策到臣民的贯彻其间经历了很多复杂的环节,需要组成一个庞大的机构网络以保证国家的运转与长治久安,即使在皇室内部,如果没有足够的力支持力量,也很难维持自身的地位,很有可能会在错综复杂的权利斗争中一败涂地,想一想李世民周围要是没有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秦琼等一批文臣武将聚集在周围,不仅玄武门事变难以成功,贞观盛世也很难实现。

李世民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未雨绸缪的让杜正伦、张玄素、于志宁、李百药、等人出任李承乾的老师,也是辅佐李承乾,目的就是利用这些人的名望,渐渐的形成一个以李承乾为核心的班底,从而延续自己贞观一朝的政策。

可惜的是,李承乾没有理解李世民的一片良苦用心,他不仅没有跟随这些老师认真的学习来增长自己的才干,更没有利用这个机会树立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令人费解的是,李承乾对于这些老师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排斥和痛恨。

不可否认,李承乾年少时和老师也曾经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例如李纲曾经担任过太子少师一职,在这期间患过足疾,走路不方便,李承乾命令手下人将这位老师抬到自己的宫中,然后亲自问候病情。但是随着李承乾年龄的增长,纨绔习气不断的发展,与这些老师们的关系渐渐日趋紧张,甚至达到派刺客去暗杀于志宁的程度,要不是当时于志宁处于居丧守节,被派去的刺客动了恻隐之心,说不定于志宁早就去见了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