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真相(三)
“拿人?你的口气不小么,杨承祖可是带兵杀过乱军的,数万乱军都被他杀败了,就凭你和你的那些部下,能拿的住他?”胡一鹗面上带着几分高深莫测的笑容,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是那么端详着纪丰年。
纪丰年则依旧恭敬的答道:“那不是一回事,军阵上指挥作战的将军,下役也不是没捉过。小人吃的是这碗饭,至于他有什么功劳,背后有什么靠山,不是小人该想的问题。只要上司下令,不管他是何等样人,我只管拿就是了。该拿不该拿,是长官的事,怎么拿,是小人的事。老爷放心,小人动手,保证不会出了纰漏。”
“咱们是衙门,不是江湖匪类,怎么能随便就拿人?尤其这样的大案,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不让真凶漏网,也不让无辜蒙冤,才对的起咱们吃的俸禄,切不可莽撞行事。你且说说,为什么要怀疑杨承祖,有什么可靠的证据么?本官看来,这些侍卫的口供没有什么问题,更没人提过杨承祖一个字,你为什么怀疑到他头上。再者,你不过区区一捕快,也敢怀疑王府,你不要命了?”
“老爷容禀,这些口供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正是因为这些口供看上去没问题,小人才认为这王府真正有问题。那天晚上的表现,正常的有些过分了。事实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一切正常,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声音传出来,有些蛛丝马迹留下。所以小人敢担保,这些口供,是有人特意嘱咐他们,编排好的。连带那杀人处的线索,都被人抹了个干净,而能做这事,让这么多侍卫一起对口供抹线索的,必然是王府说了算的人。而动手的,想来也在王府里有一定的地位且是亲信。后来小人仔细看了口供,发现这些人的口供里,最没有嫌疑的人,就是杨承祖。”
“据本官所知,他当时在养伤,不是说他被反贼中那个武不从暗算了,伤的很重。按说伤成那样,似乎是没什么可能动手杀人的。”
“小人想来,那多半是苦肉计,小人特意问过,自始至终,他们都没让良医所的郎中诊断过,而是由杨承祖的妾侍进行治疗。而且还没开过什么药,也没真看他怎么治过,等到事情过后,他的伤好的也很快。这些都是疑点,我想把他的小妾捉来,仔细审问一下,定能把真相问出来。小人吃了二十几年公门饭,手上抓的人不知多少,查这些事,不在话下。”
胡一鹗点点头,又看了看眼前这些口供,挥挥手道:“你下去吧,我相信你是个聪明人,这事怎么该怎么做,你自己心里有分寸,只管放手去做。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一条,不伤无辜,不纵真凶。只要掌握了铁证,不管做这事的是谁,都要一查到底,出了天大的事,本官为你承担。”
走出门去的纪丰年,看了看那点着灯的房间,以及伏在案头办公的身影,朝地上吐了口唾沫,自顾回房睡了。能在省里做到捕头的,脑子不会不好用,如果不知道自己上司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是否惦记着用自己当弃子,早就活不到今天了。
随后整场调查轰轰烈烈,风过无痕,从程序上看,找不到任何漏洞。王府的侍卫频繁的被叫去问话,其中还有几个人受了刑,甚至王府长史袁宗皋还出面与胡一鹗进行了严肃的交涉。
相信在后世的记载中,胡一鹗一个强项令的称号,是跑不掉的。至于纪丰年和他的部下,也通宵达旦的办公,一丝不苟的完成着调查、勘验,直到拿出了与安陆锦衣卫一样的报告:此案确系白莲教残匪所为。疑为漏网巨匪雷奋起,于湖广全境发布海捕公闻,一体严拿。
作为荆南兵备,胡一鹗此行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对凤立松降军以及安陆所抓俘虏的处置。眼下湖广还在用人之时,这五千余名青壮,不论为兵为民,都是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在长寿郡主以及本地士绅的运作下,这支人马最终还是留在了安陆。
胡一鹗宣布了省里对于凤立松部的安顿结果,其部编为安陆卫,驻防安陆州。凤立松授三品安陆卫世袭指挥使,其部从此接受大明朝廷整编,今后若有功劳,另行升赏。
这种结局算的上皆大欢喜,安陆州衙门内,代知州孔璋设下酒席款待众人,也算是表一个态度,希望今后得到大家的支持。王府内,长寿郡主轻抚瑶琴,奏响天籁之音。而对面杨承祖只是在朱秀嫦的脸上身上乱转,惹的佳人不住的用白眼相向,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