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所谓“杀”
唐文宗大和年间(公元827年—836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个姓郑的士人,居于山西隰州。这一天,他与在当地为官的朋友出行打猎,行于该州所治的隰川,于原野上意外张网捕获了一只大鸟。该鸟呈苍灰色,高有五尺多,模样奇异,目有凶光。郑生开始在众人之外,后来出于好奇,分开兵丁,往那网中投去一瞥。那一瞥让他感到战栗。平日里,郑生喜读书,尤爱探索奇篇秘籍,觉得捕获的那只东西与书中所描绘的某种鸟的样子十分相似。正在他胡思乱索时,他的那位官员朋友叫手下解网,将那大鸟的爪子捆起来。但就是在这时候,那大鸟突然消失不见了,空留下一干人惊异地站在荒草漫向天边的原野上。
那是一只什么鸟?
后来,夕阳西落,打猎的人们拖着长长的剪影纵马回城去了。那位官员很快把此事扔于脑后,而郑生却一直念念不忘。回去后,他寻访消息,有人告诉他:“前几天,街坊中有人死去,占卜者称当日‘杀’将飞去……”
“杀”?
按照唐朝流传的说法:人死后,灵柩下葬前,会从棺材里飞出一种东西,称其为“杀”。那就是人的鬼魂吧!只是那鬼魂幻化成了一只鸟的形状。据说,那户人家听完占卜者的话后,守灵时伺机窥视,果有一只大鸟自棺材中飞出。
“您在野外看到的难道是‘杀’?”那人惊问郑生。
郑生倒吸一口气。因为据他所知,按古书中的说法,死者家属之外的人,若看到此鸟,凶而不祥。他不知道以后自己会有什么遭遇。
这样的故事在唐朝无独有偶。
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5年),当时的京兆尹即长安市长崔光远就曾遇到过这样一只鸟。当时有占卜者告诉崔光远以后行事要小心,尤其是最为得意时,否则前路堪忧。崔一笑了之。后来他转任西川节度使。到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事情渐渐露出眉目:这一年春天,剑南节度使段子璋起兵反叛朝廷。朝廷以崔光远为主将,讨伐段子璋。在艰苦的作战后,崔光远终于指挥大军攻克段子璋盘踞的绵州,建立大功。但随后的事令崔光远意想不到:他有个部下叫花敬定,在陷城后纵兵杀掠,死伤无算。朝廷大怒,以治军不严之罪将崔光远逮捕,后崔死于狱中。事情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关于凶鸟,《广异记》中也有一则奇闻:开元初,范阳卢融病中独卧,忽见大鸟自远飞来,俄止庭树,高四五尺,状类鸮,目大如柸,觜长尺余,下地上阶,顷之,入房登床。举两翅,翅有手,持小枪,欲以击融。融伏惧流汗,忽复有人从后门入,谓鸟云:“此是善人,慎勿伤也。”鸟遂飞去,人亦随出。融疾自尔永差。说的是有叫卢融的,病中见一大鸟落于自家庭院,最奇怪的是,它翅下有手,手中还持有一杆枪,冲着卢融就来了,后者被吓得够戗。
我们接着说本故事。崔光远遇“杀”,最后落狱而死;那么,在这个故事里徘徊的郑生呢?我们不知道他后来的境遇如何,但可以确定,在唐朝的那个黄昏,他满腹惆怅地走在隰州的大街上。他或许会感到脊背很凉,似乎有一只大鸟伏在那里,张开的翅膀的阴影在那个时刻深深地笼罩了他。郑生也许很后悔,后悔自己当时出于好奇,看了那大鸟一眼。
俗传人之死凡数日,当有禽自柩中而出者,曰“杀”。大和中,有郑生者,常于隰川与郡官畋于野,有网得一巨鸟,色苍,高五尺余,主将命解而视之,忽无所见。生惊,即访里中民讯之,民有对者曰:“里中有人死且数日,卜人言今日‘杀’当去,其家伺而视之,有巨鸟色苍,自柩中出。君之所获果是乎?”生异而归。(《宣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