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这也是三国

罗佩金:字熔轩,云南人,同盟会员。罗佩金担任过蔡锷的幕僚长,在滇军中有“智囊”之称,但并无独当一面的统帅之才,出任四川督军后,仍站在云南立场,代表滇军利益,对川军竭力打压。

刘存厚:字积之,生于四川省简阳市。初入四川武备学堂,后毕业自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六期。刘存厚注重广结人脉,在川军将领中较为突出,因此成为川军“武备系”后期的核心人物。

吴莲炬:刘存厚的智囊及驻京代表,具备远见和纵横手段。

张澜:参与保路运动,为领导者之一,曾遭赵尔丰逮捕。他是进步党人,在四川拥有较高声望。

钟体道:生于四川省绵竹市。任川军第三师师长,刘存厚在川军中最可靠最得力的同盟伙伴,段祺瑞:北洋政府总理,个性倔犟,一贯主张以武力平定南方,统一中国,是一个实权派铁腕人物。

靳云鹏: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对刘存厚有知遇之恩,为刘存厚在北洋政府中的主要靠山。

陈泽霈:罗佩金的幕僚长,但在担任川军第四师师长后,与刘存厚等其他川军师长站到一起,“背叛”了罗佩金。

戴戡:字循若,贵州人。戴戡以四川省长之任,代表黔军利益驻川,在成都与罗佩金、刘存厚成鼎足之势,称为“一国三公”。三方力量中,他的力量最为弱小,政治上依靠进步党。蔡锷出国之前,推荐了两个人分别代理四川军政,其中一人是他的参谋长罗佩金。

罗佩金毕业于陆士第六期。他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人,当年蔡锷在广西屡不得志,就是罗佩金慧眼识英才,想方设法将蔡锷调到了云南,并甘居其下,从而促成了一位栋梁之材的脱颖而出。在罗佩金赏识提拔过的人才中,甚至还包括当时尚为小字辈的朱德。

除了眼力好之外,罗佩金也很有谋略。他在滇军中素有“智囊”之称,云南起义时,真正能控制滇军,并发挥主导作用的,不是蔡锷,而是罗佩金。

在发起护国运动之前,蔡锷曾让这位参谋长帮他制定作战方案。罗佩金拟定的方案是“先实后虚”,即让护国军以剿匪为名,向四川发起进攻,等拿下重点城市后,再宣布云南独立。蔡锷出于种种考虑,将方案改成了“先虚后实”。

应该说,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蔡锷讲的是政治,罗佩金着眼的是军事,若仅从军事角度而言,罗佩金之计实有奇兵效果。

滇军要出师云南,却被孔方兄卡了脖子。又是罗佩金一咬牙,将祖上几代人积攒的家产都拿出来抵押,才贷来了军饷。

护国运动结束后论功行赏,蔡锷排第一,罗佩金居其二是没有问题的,也因此被誉为“护国中坚”。

可是生活永远不会这么富有逻辑,它就像俄罗斯方块,稍不留神,就会放错位置。

罗佩金天生是做军师、摇鹅毛扇的材料,却并不是一个统帅之才。当这样的人被放错位置时,也就意味着悲剧离他不远了。

狐狸尾巴身为四川督军,他的立场还站在云南那一边,不仅思维模式和唐继尧如出一辙,而且仍像是唐继尧的参谋长,唐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唐继尧需要罗佩金做的,无非还是揩四川的油,来养云南的兵。他前期不肯多投入兵卒,后期已经进入停战谈判,却大举增兵,导致护国之役结束时,滇军已先后入川达十二个营,除损失掉两个营外,还剩下十个营。

不打仗了,滇军理应大部撤回云南,可实际上一个也没走。之后罗佩金又从云南大批招兵,加上原先的十个营,编足了两个师的驻川滇军。

这些从云南招来的新兵都是徒手兵,也就是空着两只手跑到四川的。罗佩金一声令下,把四川兵工厂半年所生产的枪支全取出来,用以武装新兵。

四川兵工厂是西南唯一的兵工厂,据说其规模仅次于汉阳兵工厂,生产设备均系进口,能仿造德式步枪,拥有日产五十支步枪的生产能力。自罗佩金督川后,这家兵工厂便成了滇军的定点军火库。

滇军的装备原本很差,多为杂色枪,射程好一些的,是清末从国外购进的洋抬枪,到现在都已经陈旧不堪了。罗佩金于是干脆把十个营滇军的武器也换成了清一色的川造,真个是不拿白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