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炮灰

呼吸着呛人的烟火味,看着仍处于一片大火中的武昌城,向荣的脸色一时间竟然变幻不定起来,那眉头更是不时紧锁。

“大人何致如此心忧?”

恰在这里,赵存兰于一旁轻声询道。

“还不是这城,你瞧,这折子上说着夺回了武昌,可这城,却全给发逆放火烧了,这,如何向朝廷交待?”

对于向荣而言,他自然不在乎,这武昌全城几乎尽陷火海的事情,就像当初湖北巡抚常大淳为避免发匪利用城外民房挖地道,害怕居民赖着不走,抢先放火烧掉了外城,那场大火连烧六日夜,城外百姓被烧死的又岂下数万人,常大淳身为汉官尚不在乎百姓死活,向荣又岂会在乎一座空城,他所在意的不过只是这城被烧了,眼瞧着这火可能会烧上几日,到时候如何向朝廷、向皇上交差,这才是他最担心的地方。

至于这城被烧了,会烧死多少人?将来又会冻死多少人,全与他无关。

“哦?”

故做诧异的应了一声,赵存兰猛的展开手中的折扇,这城外的龟山上虽是寒风刺骨,可他却将扇子展于胸前,全似一副诸葛的作法。

“这等好事,大人何致如此?”

好事?

扭过头来,诧异的看着赵存兰,向荣的面上全是一副不解之状。

“大人,这发逆之所以放火焚城,不正是惧怕大人兵威嘛,再则,其之所以放火焚城,正是意欲借火牵绊大人,不正说明发逆已经丧胆,不正是大人领兵追击之时嘛!”

“心逸老兄,你这么一说,我真糊涂了,先前可以你说穷寇勿追,为何现在反倒又让我追上去?”

向荣那满面的诚恳落在赵存兰的眼中,着实令他受用,他摇了摇手中的扇子说道。

“敢问,当初武昌城下我官军有多少?”

“不下两万,如今已经损耗过半!”

“既是如此,那既便是大人追上了洪杨又能如何?再则,若是万一洪扬所部悉数裹胁武汉三镇数十万百姓,更号称五十万大军,若是其见大人紧随其后,反戈一击,大人又能如何?”

“这……”

赵存兰的提醒让向荣立即意识到了危险,虽说他现在是戴罪立功之身,且那皇恩不可不谓之浩荡,可事实是他手中之兵,现在甚至不足万人,而且还是兵疲将乏的疲军,若是发逆反戈一击的话,到时能不能保全性命,尚是两可之说。

“心逸老兄,我等,我等身为朝廷命官,自当报效朝廷……”

这话说的就连向荣自己都不信,朝廷是要报效,可若是连命都没有了,又拿什么报效?

“所以,这洪扬自然要追,非但在追,大人还应点齐所有精锐,紧随其后,至于这武昌……大人不妨来个复而不入,让皇上知道大人的这番忠君之心既可!”

赵存兰一边说,一边轻摇手中的纸扇,若非是那寒风刺骨,倒也真有几分儒雅之感。

“再就是这个追,现在发逆正是气盛之时,以东主不到万人之兵,又岂会夺其势,与其如此,不若大人一路尾随,待到他日与钦差大臣会师后,再行定夺,不知大人以为何?”

赵存兰口中的钦差大臣琦善,现在正率领十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南下,与其现在鸡蛋碰石头,不如等到与钦差大臣会合后再行定计。

好一会,向荣方才长叹道。

“哎,眼下,只好如此了……可是这武昌……”

望着那将天际烧成红色的武昌城,向荣手指武昌问道。

“这武昌又该如何?”

“遣一员能将留守既可,大人以为如何?”

瞧着那滚滚的黑烟大有夺天蔽日之势,向荣点点头说道。

“就按心逸老兄说的办吧!”

“大人英明!”

微微抱拳鞠个躬,赵存兰依是一副儒雅模样,随后他又特意吩咐道。

“不过,大人还请沿江南追击。”

“哦?这是?”

“大人麾下无船,到时候,到了江西那边,自然是江湖为阻,自不能过!”

作为幕僚,与任何一个幕僚一样,赵存兰首先考虑的是东主的利益,至于朝廷的利益——他赵存兰没有吃国家的俸禄自然无需考虑国家大事,他的这一番定计,自然也是为了东主之利,至于是否有利于朝廷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边向荣调兵遣将的准备着沿将追击的时候,另一边的太平军,同样也在制定计划,以掩护天王一众人安全通航,当初蓑衣渡惨败的教训,可以说令太平军记忆犹新,也正因如此,自然要安排陆上的后卫,这陆上的后卫自然不是什么优差,几乎是毫无疑问的落在了太平军中的“外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