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江淮掩有十四州,南北相争今何姓(五)

洛阳。

长兴二年以来,李从璟已经逐渐适应太子这个身份,皇朝一应军政事务该熟悉的都已渐渐熟悉,现在逐步进入到精深阶段。

朝堂上下对太子总领大事业已逐日习惯,并且由衷感到愉悦,不同于李嗣源大字不识一箩筐,太子可称是少见的“饱学之士”,臣子与这样的君王谋事,没有不事半功倍的道理。

不过令李从璟感到颇为忧虑的是,前不久李嗣源又病了一场,虽没有去岁那般严重,但也让他揪心不少,在处理军政事务之外,没少让人召名医进京给李嗣源看病。

“昔曾追随两位先皇征战天下,数十年戎马生涯,早已是落下一身伤病,如今老来病发,也没甚么值得大惊小怪。眼下,皇朝内在进行新政深化,外在江淮、楚地与淮南大战,你身为太子,当勤修德行,戮力国事,不可分心过甚。”李嗣源在李从璟服侍汤药的时候,语重心长的叮嘱,“当年庄宗入洛时,国势何其强盛,诸侯们八方来朝,争先恐后,国人都以为中兴之世降临,孰料数十年功业,竟然差些毁在旦夕之间,你要引以为戒,万万不可松懈。”

李从璟嘴上虽然应着,但服侍汤药的动作仍是不急不缓,这让李嗣源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欣慰。

照顾过李嗣源一阵,李从璟又陪着曹皇后说了一会儿话,这才离开宫城去皇城坐镇。

如今国事虽紧,但帝国机器运转起来有条不紊,李从璟既然熟悉了军政事务,凡事提纲挈领即可,愈发得心应手,只要没有大的变故,他不用时时劳心劳神,把自己弄得跟个老农一样。

李从璟到尚书台刚一盏茶的功夫,枢密使安重诲、兵部尚书费高章,就联袂来见李从璟,商议一些有关江淮、楚地战场的事宜。

“江淮如今正值决战之时,供应前方的粮秣、医药等物要保证源源不断,尤其是损坏兵器、甲胄的替换,箭矢、弩矢的补充,都要快速运抵。江淮局面虽然很可能因为这场决战而彻底定下来,但也要考虑到决战持久的可能性……”

李从璟盘膝坐在主位,安重诲、费高章相对跪坐在他身前,前者如是对两人说道,“虽然粮秣、医药主要是从淮北四镇八州调集,但要考虑到地方的承受能力,眼下朝廷禁军的兵甲、箭矢等物与藩镇已有不同,只能从洛阳运送,要合理利用淮北河流,加快运送速度……”

安重诲久任军职,费高章曾在幽州与李从璟共事过,这些事即便两人玩不出新鲜花样来使得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但至少能保证不出甚么岔子,对此李从璟颇为放心。

安重诲、费高章又就民夫青壮征调、徭役折算等事与李从璟商议过一阵,很快就离开尚书台去办事,李从璟处理事务有几个准则,例如论述问题言简意赅、禁止长篇大论,制定计划周密严谨、考虑多种可能性,具体实施的时候不问过程只看结果等,都使得即便贵为枢密使、兵部尚书,安重诲与费高章在来见李从璟之前,都要率先与属官商议许久,打好腹稿。

安重诲、费高章走后,李从璟开始翻看奏章——李嗣源正在养病,这些事他也暂时代劳了,半晌之后,他忽然眉头一挑,哂笑了一声。

“来人。”李从璟拿着那本奏章,招来属官。

“太子有何吩咐?”属官连忙到李从璟身侧站定,躬身聆听指示。

李从璟扭头一看,却见这名属官正是章子云,将那本奏章递给他,李从璟道:“侍御史沈希文上奏折一本,劝说朝廷止四方征伐,与民休养生息,以仁德威服天下,‘兵甲鼎盛,为将帅之幸,马放南山,国家之幸也’,还劝本宫克己复礼,以儒家礼仪为社稷之重,‘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较雄长,遂使……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尽……’可真是真知灼见!”

章子云闻言脸色大变,眼中尽显愤恨之色,“眼下王师正在征战,如此言论,扰乱军心,祸国殃民,此人该杀!”

李从璟轻笑道:“那倒不必。士不因言获罪,何况是侍御史。依本宫看,此人确有报国之心,只不过读书读成了书袋子,知古而不识今,知书而不识事。你拿着折子去见他,就说本宫很是欣赏他的文采与忠心,既然他心中有大唐社稷,怎能不知社稷为何物?让人带他去江淮前线,交给莫离。书生当识金戈,才不会空谈治国大道,让将士们领他见识见识战争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