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突 围
太平天国与朝廷的关系是在何时从潜在的紧张发展到公开对抗,很难说得确切,但是彼此之间的挑衅在1850年显然不断升高,开战已是势所难免。1850年2月,洪秀全和僚属开始用军事术语对底下的人讲话。同年4月,洪秀全穿起黄龙袍。7月末,天兄下凡传谕洪秀全,要为天国而战,要他“增起志气来,顶起江山畀人看,争起尔天父天兄之纲常”,体会天父所以给他统治太平一国全权的拳拳苦心。耶稣告诫他:“尔作事要想长远,莫顾眼前也。”18、9月间,各地太平军首领开始集结并武装队伍,往金田地区行去2。10月中旬,洪秀全所在的大本营灯火彻夜通明,一旦敌方来攻,立时便可警觉3。10月29日,洪秀全广下动员令,命所有信徒整装待命,不过他仍督令谨口、保密。此刻公开宣布洪秀全为首领或高举起义大旗还为时过早,但拜上帝会兄弟已受命拟定计划,“近处团方,现匝驻马。远方兄弟,预备多买红粉。声信一到,就好团圆也”4。
“多买红粉”当然是挑衅,由于非客家人和当地士绅不乏敌视拜上帝会的人,买火药可能会给人察觉,告到官府。秘密制作武器已进行了好几个月,尤其是在金田村一带,像韦昌辉这样的家族设了作坊,趁着夜色制造简单军械,用袋子封起来,沉入到处可见的池塘中5。虽然太平军此时还没有分营旗号,但冯云山和一个朋友已设计出了一套区分不同部队的号旗系统。
冯云山的基本策略是从基层逐步往上组建队伍,并用标志和旗帜清楚区分各部队。伍长底下管四人;以两司马管五个伍长及其所属共二十五人,两司马皆有一面两尺半高的方形号旗。卒长管四个两司马,共管一百零四人,有自己的卫旗。依此类推,往上还有旅帅、师帅和军帅,军帅管五个师帅,共管13155人。6各队伍还用不同颜色的三角旗来识别,三角旗上用大字标明自己的所在营地。另外,伍长各有徽章,五英寸见方,贴在衣服的背后或前心,表明他所属的两和卒;而军士亦有四英寸见方的徽章,标明他们所属的伍和两及各人自己的身份编码。为了规范作战命令,每伍的四个军士都各有编码,曰“冲锋”、“破敌”、“制胜”、“奏捷”。夜战士卒看不到旗帜时,则用锣鼓声为号,以不同的锣鼓组合来区分各支旅、师、军等大部队。7
冯云山把《周礼》用到这套组织方法,特别是以清晰有序的节制链,将人员编入小单位的做法:《周礼》并非成于一时,据称详细记载周公所创的军事、行政机构。孔子对周公钦佩有加。冯云山甚至还以《周礼》来命名单位及其官长,各单位兵卒的数量也大致相同——唯一的差别也许只是《周礼》并未明言各单位人数。8
其他的拜上帝会将领则认为学古籍实无必要,不过是卖弄学问,杨秀清和萧朝贵两人对此明确表示反感,他们一如以往,把这不满说成天父、天兄的意见。两人的权力之争时时浮上台面,抱怨彼此在公众面前让自己丢了面子,就像萧朝贵说到杨秀清“人人要面,木木要皮”9。有些太平天国首领认为需有学问学识,说萧朝贵和杨秀清“不识得多字墨”;而萧朝贵之辈则反唇相讥,说那些喜欢吟诗掉文或通天文地理的人,学问用错了地方,反不如那些“分外晓得道理”的人有实际经验及用得上的知识10。
拜上帝会的部队为了因应可能发生的冲突,由首领各自率领,集于一处大声诵读载于《圣经》中的十诫全文及洪秀全所作的注释。即使拜上帝会教徒能正确诵读十诫,但还是有许多人因违背基本教规或嘲弄、藐视上帝旨意而被当众责打11。十诫已成日常生活的根底,也是未来希望之所系,洪秀全以诗来对追随者解释,之后还加以评注:
为了切莫起贪心,欲海牵缠祸实深。
西奈山前垂诰诫,天条列于今。
回心信实天父皇上帝终有福,
硬颈叛逆天父皇上帝总有哭,
尊天条,拜真神,分手时天堂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