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海狼(上)
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山西、关外三省,共合各省援助物资,陆续运至山东,才让赵冠侯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人缘是这么好。
这几省将军里,要么是自己的结拜兄弟,要么就是得过自己恩惠的。比如徐州张辫帅,毅然捐献二十件古董,外带不知道沾了多少血的十万银元,冲的不是山东父老,更不是百万难民,而是前金时代封的世袭一等侯官职外加额驸身份。
倪继冲的安徽来自赵冠侯恩赐,至于山西,则是单纯的恐鲁症,生怕赵冠侯驱难民入晋,干脆花钱买平安。
预算的两千万元,按照陈冷荷和简森的估计,大概两个月不到就会花光。可事实上,两个月下来,用去的款不到一半,同时,各地的捐款,也开始陆续汇到山东,于救灾事业大有帮助。
这得益于赵冠侯亲自选的镜头照相,配合上苏寒芝的名气,以她知名女作家的身份,向社会各界募集捐献,自己带头捐出一部书的版税。
她在中国乃至泰西,都很有一部分铁杆读者,号召力颇强。在她的带动下,现在差不多有二十万以上的资金入帐,后续资金,也在陆续进来,两位女财神盘算着,局面大概会比想象中容易一些。
这些钱花出去,自然不是打水漂,而是换来了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只是这里面很多东西,在普通人看来,花的不值得而已。比如洋人堆在仓库里卖不出的设备,再比如雇佣一些洋人到工厂里工作。
连山东人自己找工作都困难的时候,还要雇佣洋人,这让很多人想不通。毕竟一个洋人的工资开支,可是中国人的五到十倍甚至更多。他们就不信,一个洋人干活真能顶十个中国人?
但是在赵冠侯的铁腕作风,加上白斯文颠倒黑白的神通,这些意见牢骚毫无意义。山东的情形越变越好,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被人认为劳民伤财,可是工厂、铁路、依旧一个接一个的拔地而起。开门做生意的商家越来越多,街道上游荡的无业游民,倒是少了不少。
如果说有谁感到不舒服,那大抵就是自家乡来山东淘金的商人。山东给的价格,平心而论,不算少。可是比起乱世灾年,难民遍地的实局,这个价格,却又不如预想中的那么高。
毕竟每到灾年,粮价涨个十倍是常态,像山东这样粮食依旧平价销售,且许出不许入,粮食按人头发卖等限制正策的,这不是摆明了破坏市场规律么?
支付方式上,山东付的是鲁票,还有山东的日用品,轻工业产品等,商人们想要的真金白银,却要打折才能拿到。这又是另一个让商人感到很不高兴的地方。一些脾气大的商人,决定终止贸易,却被告知,因为刘黑七的猖獗,现在粮食和棉布列为军事管制物资,实施进出登记。进入山东的粮食,想要拉走……可能性不大。
能做到大商人的,背后自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位段芝泉的小同乡,一怒掀桌,说这是明摆着违法,他运自己的粮食,招谁惹谁了?结果还没等出山东,就被人抓了起来,至于罪名,据说是随地吐痰。
邹秀荣、孟思远、赛金花乃至于真正以公开身份代表赵家出面的苏寒芝,姜凤芝。商人可接触的人不少,但是跟谁接触,实际都是殊途同归。这些人一样不好说话,油盐不进。
孟思远是连大总统给的支票都转手捐献给慈善机构的主,谁能打动他?至于其他女人,更是攻不克的堡垒。下面经办的官员,倒是可以收买,可是到了办事时,没有那几位负责人的签字,他们的决断什么用都没有。
几次折腾下来,一部分商人认识到,山东实际就是一个异常坚固的铁桶,想从它身沙锅内刮油水,简直是白日做梦。最后只能捏着鼻子,接受山东提出的条件,以不占便宜的方式完成贸易。
这些物资根据扶桑人估计,真正用于救灾的部分,不超过七成,剩下的部分,应该是进入了山东军队的仓库。当这个情报反馈到板西八郎手中时,这位扶桑东方情报机构最高首领,同时也是袁慰亭身边亲信幕僚的板西,不怒反笑。
“很好,赵冠侯不愧是我和青木老师都认可的豪杰,做事情,果然与普通的中国君人不同。如果他生在扶桑,我发誓,一定会支持他当首相,谁不投他的票,我就让人把炸蛋丢到这人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