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九三八年(1937年12月~1938年3月) 唐生智走了,韩复榘来了

1938年1月,武汉珞珈山,冷云密布,清寒异常。

南京陷落前,蒋介石飞往庐山,再从那里来到武汉。平时办公,在交通银行的大楼里。寓所则在东湖岸边的珞珈山下。紧挨着寓所的,是一处不大的防空洞。因为离日机密集空袭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蒋介石必须作好随时钻防空洞的准备。

这一天,在寓所里,蒋介石习惯性地踱着步。他喜欢突然转过身审视来者的那种感觉,只是此时站在他对面的不是黄埔学生,而是垂头丧气的唐生智。

但蒋介石依旧对唐很客气。

唐生智坐在一旁,与其说不安地喝着茶水,倒不如说沮丧地嚼着茶叶的苦。

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已经传了出来,所以唐生智见了蒋介石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委员长,我对不起首都的市民,对不起守城的部队,我是有罪之人。”

唐生智叫蒋介石发落自己,后者长久地缄默。

当初守南京,没人愿意站出来,最后担子落在唐生智身上,对此蒋介石心里有数。南京城破是迟早的事,蒋也是照样清楚的,他只是低估了日军的残暴。至于南京战撤退时的混乱,蒋介石此时只知一二。

蒋介石问唐生智以后有什么打算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弃用他了。唐说想回湖南老家打发以后的日子。蒋当即批准。

一场南京战,叫唐生智在国人面前体无完肤。

老唐并非无识之人。当初“七七事变”骤发,蒋介石还在庐山,何应钦在南京主持对日决策会议,时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的徐永昌认为战端不可轻开,如果日本真的想局部解决,那南京就可以给宋哲元一个妥协标准。当时参谋总长程潜也持相同意见。但唐生智反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宋明轩(宋哲元)已在中央许可范围以外,从事妥协之运动,如果中央再给以和平妥协之意图,则前途将不可问。冀察已非我有,故目前中央宜表示强硬,而任宋明轩之妥协运动之进行,如结果不超出中央期望之外,则中央可追认之,否则,中央仍予以否认。至军事准备尤不可忽。”

多少年后去看唐生智这个观点,仍是很有见地的,至少是在徐永昌和程潜之上的。现在好啦,对于老唐来说一切都结束了。

就这样,唐生智带着五味杂陈的心情,告别了蒋介石,踏上了回湖南东安之路。一个人的背影,就这样彻底消失在抗战的烽烟中。

但中国的抗战才刚刚开始。

又过了一些天,在给从南京突围出来的将领颁发勋章时,蒋介石得知了更多南京撤退时的详情。

国民政府的军人勋章有国光、青天白日、宝鼎、云麾等多种。

国光勋章于1937年11月设立,级别是最高的。在大陆时期,只有蒋介石和傅作义获得过。其次才是很多人熟悉的青天白日勋章,其颁授对象是卫国抗敌的军人。这个勋章不是随便就给人的。陈诚算蒋介石身边第一人吧?但直到1943年因鄂西会战才获得该勋章;后来一直在湖南跟日本人打的薛岳,也是到了1941年底因第三次长沙会战才拿到一枚。

整个抗战期间,只有166人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七七事变”之后,守卫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和营长杨瑞符获得过这一勋章。第3枚则颁发给从南京太平门突围的林伟俦(黄埔军校4期,广东台山人),林时任第66军第159师第475旅旅长。

林伟俦在上海战时腿部受伤,随后跟随叶肇参加南京战。万众突围之夜,引部队出太平门,在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的正面撕开一个口子,突破多重防线后,把部队带到了安全地带。后林伟俦到武汉治疗腿伤,事迹被上报军委会,感其奋然决绝,终授青天白日勋章。

颁发完勋章后,蒋介石问林伟俦南京战的情况,林向蒋抱怨陷城前夜撤退时的混乱。

当时蒋介石还召见了第66军另一名旅长喻英奇(西江讲武堂,湖南保靖人)。喻跟张灵甫性格极像,也是非常骄傲的一个,相貌也同样英气逼人。当时喻率部在南京外围汤山与日军接战,膝盖受伤,后背亦被炮弹炸伤,但坚持不下火线。蒋介石在召见喻英奇时,后者也道出撤退时的进退维谷,下关江边用作转移部队的船只奇缺。

随后的汇报陆续到了蒋介石那里。联想到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蒋开始大骂已经回乡的唐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