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贺兰悲歌 第十三节
透过昏暗的灯光,折可适可以看到在大门前,在院墙外,到处都是荷戈执戟的士兵,而院子的大门上方,赫然写着“长安西驿”四个大字。
长安西驿,是京兆府专门用来招待西夏使者的驿馆!
董乐娘怎么会来这种地方?长安西驿为什么如此戒备森严?别说此时没听说有西夏的使者来了长安,便是来了,亦不至于如此如临大敌的模样……折可适的心里闪过一个个疑问。难道是西夏来了什么了不起的密使?
只在一瞬间,折可适便接触到了事情的本质。想着即将发生的战争,折可适对这个密使究竟是谁充满了兴趣。
但是,打听不该打听的事情,是要冒风险的。
刺探这种军国机密,一旦引起误会,只怕自己会被当成奸细处死在长安。
折可适的心在犹豫着。
是在外面等待董乐娘出来,还是设法潜入驿馆?
刚才似曾相熟的声音再次响起,并且更加清晰。
“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来。宋贵,你带着自己那队人,再查查东面的街道……大伙都辛苦一点,查完最后一次,宵禁开始,便有京兆府的人来巡查。俺们也好轮替着歇息……”
没错,折可适再一次确认,这个声音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张范!与自己一起在延州打过仗的张范!但是,张范不是听说已经调到卫尉寺了么?折可适心中不觉一惊,又露出头看了一眼视线内的士兵——穿的都是普通的红色战袍。但是这些人的表情与动作,却瞒不过折可适,在所有的军营中,真正当过兵的人,都可以很容易分辨出来卫尉寺的军法队与普通士兵的区别。
果然是卫尉寺的人!
西夏密使,竟然要调动卫尉寺的部队来守卫?!
折可适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了。
那个宋贵在分派着人手,向折可适所在的方向开始巡查。折可适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小心的掩饰着自己的行踪,一面大脑飞快的运转着,判断眼下最佳的对策。眼见着巡查的卫兵越来越近……便在这当儿,忽然,只听到长安西驿门前,张约厉声喝道:“停步!来者何人?!”
静夜中的这一声高呼,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张哥,是自己人!”一个爽朗的声音传到折可适的耳里。他不禁在心里暗暗笑了笑,来的人竟然又是熟人,种杼!又是一个种家的人,不过这个种杼在种家这一代的兄弟中,并不是出众的子弟,也不甚被人注意。几年前种杼离开延州后,便不知道他去了哪只部队,算算年龄,今年应当正好是虚岁二十。
“是种兄弟。”张约似乎松了口气,停了一会,又听他问道:“这位是……”
“来,我来介绍一下。”种杼的话中,似乎带着点做作的热情,“这一位,是职方司的姚凤姚子鸣大人。”
不止是折可适,连张约,顿时也明白了种杼那种热情的做作。姚家与种家,都是山西巨室,又是为大宋将门,便以这一代当家人而论,种家有“三种”,姚家有“二姚”,都是名满西州的名将。因此两家子弟,素来彼此看不起,暗地里咬着牙要争个上下的。
“原来是姚大人。”张约客气地打着招呼,但是他是个严谨的军人,目光中始终带着怀疑,还一份对职方司这种“神秘”机构的不信任。
姚凤仿佛看出了张约的心思,掏出腰牌递给张约,一面淡淡地说道:“兄弟也是延州军中出身,收复绥德之役,兄弟便在种太尉(太尉,宋代对高级武官的尊称)帐下,只不过与张大人各属一营,兄弟职卑位低,因此张大人不认识罢了。”
张约验过腰牌,笑道:“实是失礼了。”一面又狐疑地问道:“种兄弟与姚大人来此,不知有何公干?”
“奉命来拜会里间的那位。”折可适从姚凤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不屑。
“奉命?”张约歉然一笑,用不容商议的语气说道:“兄弟奉有严令,除非是任大人、许大人亲自来此,否则,无帅府手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张哥,我二人来时,许大人并未说要手令。”种杼解释道。
“种兄弟,我军令在身。”张约也只能表示爱莫能助。
“这……”种杼为难地望了望姚凤,又望了望张约,最后向姚凤说道:“要不我回去讨一个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