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凤阁清鸣 第四节

不要说和开封府那样的巨城相比,既便是比起城方三十六里,城墙高三丈,厚一丈五尺的燕京来,中京大定府,都称得上是城垣卑小。当时辽国人口,约有四百万,户数在百万左右,丁数约二百万左右,是中国东北地区历史上极盛之大国。但是因为辽道宗以及之前的几任皇帝大抵昏乱,因此民间隐户、逃户甚多,真正登入户薄的人口,不过十之六七而已。

司马梦求在朱夏门前勒马观望这座辽国的行政首都,以常理而论,南京道是辽国最富庶、最发达的地区,其次便是渤海国故地。朱夏门是大定府南门,从南京道往来的商贾人群,无不要从此经过,只需观看此门之繁华与否,便可知辽国之治乱盛衰。此时正是上午,司马梦求见来往行人,虽然也是络绎不绝,但是人数却并不太多,比起大宋,不要说东京之南熏门,便是比杭州也难望项背。“如此小的国家,却扼住大宋咽喉近百年,真是可叹!”司马梦求一念之及此,不由微微摇了摇头。

这细微的动作,早已落入身后的萧佑丹眼中,他驱马过来,笑道:“马先生看中京而摇头,却不知何故?”

司马梦求见萧佑丹如此观察入微,心中暗暗警惕,“此君真人杰也。”口里却笑道:“实不相瞒,我看到中京之繁华,尚不及宋之中城,而辽国却能蔚然为上国,不免心生感慨。”

萧佑丹与耶律寅吉相视一眼,哈哈笑道:“我大辽能有今日,除开先祖努力之外,也是天授,天神地祇佑护,方有今日之局面。”司马梦求曾经听说过,天神与地祇,是辽人所信之二神,天神为一骑白马的男子,地祇为一驾青牛小车的妇人。他甚少接触契丹的杰出人物,对他们的见解也颇为好奇,便笑道问道:“辽国能有今日,当是百战之功,为何说是天授?”

萧佑丹笑道:“马先生是中国高士,当熟知本朝史事?”

“不敢。”司马梦求谦道。

萧佑丹微微笑道:“先生可知我契丹盛于何时?”

司马梦求知道这是萧佑丹考较自己的学问,他既已决心把握这难得的机缘,伺机入太子府,了解辽国虚实,心中便不再有顾虑,反而存心想让萧佑丹对自己有一定的尊敬。当下微微笑道:“我听说契丹源出鲜卑,本是宇文别部的一支。又有说契丹是南匈奴贵族之后。至北魏年间,已是北方强国。但若论强盛,当始于五代。”

萧佑丹点点头,笑道:“马先生说得不错,但是北魏之时,契丹实力不如人,常受欺凌,真正强大的机会,是唐太宗贞观二年,我契丹归附唐朝与突厥作战。其后虽然偶有边将侵侮,但终唐一世,我契丹都是因为得到了唐朝的支持,所以才能有机会击败强敌,蒸蒸日上。到五代中国大乱,契丹趁时而起,得燕云之地,方能成今日之大国。倘若中国得人,又岂有今日之契丹?所以说我大辽之兴,半是天授。”

司马梦求见萧佑丹如此夸耀这个所谓的“天授”,心中不由十分感叹,他也知道五代之时的种种故事,似辽国能够灭亡后晋,完全是因为后晋用人不当,否则辽太宗耶律德光难逃全军覆灭的命运。当下他假意笑道:“闻大人高论,胜读十年之书。在下本以为北朝之士,必轻南朝。”

耶律寅吉摇了摇头,说道:“本朝太宗皇帝攻克开封后,本欲占据中原,但是最终不能立足,临出开封之前,太宗皇帝说:‘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自此之后,本朝再无问鼎中原之意,只求世世与南朝为兄弟之国。似本朝制度,也多半学自中华,于南朝之士,又岂敢轻焉?”

“不错,当年太祖皇帝为八部所迫,赖以兴国者,汉人也;先朝韩德让等人,也是汉人,官至封王。我大辽以南面官治汉人事,以北面官制契丹事,于蕃汉一视同仁;且历代皇帝,都崇信儒教,未曾有不亲自拜祭孔子者;而朝中大臣贵戚,不通汉语,不习汉字者,百中无一,谁人又曾敢轻视中国之士?皇太子殿下,不仅弓马纯熟,而且诗画琴棋,也无一不通,如南朝石越、苏轼的文章,太子殿下曾亲览而赞叹也。以先生之高才,若能悉心佐辅太子殿下,必能大展胸中抱负。”萧佑丹这番话,虽然语多夸饰,无非是要进一步游说司马梦求为辽太子效力,但是其中所说,大体却也近于实情。契丹是半牧半耕之民族,汉化程度相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