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节 变革
萧布衣人在高位,蓦地接受百官朝拜,虽是恍惚,却并不慌乱。毕竟他腥风血雨中渡过,早就习惯了万人瞩目。
可对于这种情形,他还是有些不习惯。他更习惯和一些朋友嬉笑怒骂,而不习惯将自己人为的架到一个高度,接受别人的膜拜。
但无论是否习惯,他都是要入乡随俗,只是人在高位,心中却是警惕的告诉自己,莫要狂妄,自以为是,杨广就是很好的例子,你亲眼目睹他倒了下去,一个人再有能力,可统治东都或者国家一定要倚仗更多人的扶植。
群臣见到萧布衣的默然,也是心中忐忑。他们习惯了参拜杨广,也习惯了参拜越王,可还是没有习惯参见萧布衣。
可无论习惯不习惯,今日一定要来!
以往越王上朝,百官倒也来的不少,可东都的形势一天乱过一天,众人均是束手无策,越王每次再上朝的时候,来的人就一天少于一天。越王过于仁慈,也不责怪,后来也就只找几个心腹议政,群臣也乐得悠闲。
群臣都习惯了这种生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却鸵鸟一样的自欺欺人。听到越王加封萧布衣为梁国公,掌管百官的时候,这才霍然明白,东都要变革了。
有人欣喜,有人惊凛,欣喜的多是中下层的官员,暗想萧布衣身先士卒,深得兵士的称许,他若是掌权,说不准自己会有机会。可在高位之上的官员却都是栗栗危惧,毕竟当初萧布衣当个小小的校书郎,说实话,谁都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一天,也就少有巴结之人,这次萧布衣上台,只怕日子不会好过。
欣喜也好,惊凛也罢,都在等着萧布衣作为,没有想到萧布衣竟然波澜不起,今日说要召集群臣议事,众人只要还有口气的,爬也爬来看看情况。
萧布衣可以自设幕府,任免百官,这事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如今在东都,萧布衣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太多人的命运,他到底会如何决断,那是太多人都想知道的事情。
在患得患失之际,萧布衣已经开口,“众位大人,倾巢之下,无有完卵。如今国难当头,我得越王信任主持大局,若说打仗尚可,要说治理东都一事,还要仰仗众位大人。”
群臣松了口气,敏锐的觉察到萧布衣对众人并不排斥,这是个好现象。
“或许各位大人久在东都,还不知道如今的形势,”萧布衣笑着道:“我先给各位大人说说眼下的形势,不知道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群臣七嘴八舌道:“梁国公请讲。”
萧布衣人在高坐,智珠在握,“如今关陇盗匪横行,小贼无数,大贼有金城薛举、朔方梁师都、榆林郭子和、武威李轨作乱。山西有刘武周造反,抢占马邑、雁门两郡,前几日更有消息传来,太原留守李渊造反,杀死守在霍邑的朝廷命官宋老生,南下有进击关中的意图……”
说到这里,萧布衣停了下,察看众人的神色。
群臣有哗然、有不信、有惊惧、有默然,种种表情,不一而足……
虽然都是知道天下大乱,可从萧布衣口中说出,更让人心惊。有聪明的臣子已想,关陇关中之地大隋根本,可如今盗匪横行,这天下也就没一处不是盗匪了。
萧布衣见到下面的大臣有旧识,有不识,还有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暗自皱眉。
大隋创三省六部的官制,虽已经比以往要清晰简练很多,但是其中关系错综复杂,百官着实不少。
认识这些人都不见得容易,要把形形色色,各怀心事的人揉捏在一起那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今日可以轻易的归顺他,那不过是权宜之计,要想让他们真心归顺,还是要拿出点让他们信服的本事出来。
今日他来见众人,就是初次试探。
“山西关陇盗匪横行,其余各地亦是如此,据我所知,河北的窦建德、山东的王薄、孟海公,琅邪的徐圆朗、江淮的杜伏威和辅公祏、海陵的李子通、江南的林士弘、张善安等众均成气候,或拥兵数万,或有十数万之众,而最大的盗匪头子却是瓦岗的翟让和李密,中原更有无数大盗小盗归附,瓦岗开仓放粮,最少有百万之众。这全国的盗匪眼下有数百万,而东都百姓约七十万、精兵已不足二十万,加一起不到百万,就算东都全民皆兵算起来也连盗匪的半数都没有,不知道众位大人有何妙策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