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消弭的边境

这个科技时代中多么经典的现代生活场景啊!峡谷的入口即将被大坝封锁住,一条待作分流之用的隧道已经凿穿了山腰,以便大坝打地基的时候可以将河水引开。工地散乱遍布于平原上,工人的住宅区依托支墩屹立在狭窄的山谷此侧或彼侧爬满山坡。这些如蚂蚁般蜂拥而来,忙于挖铲、爆破、运载、拼命干活的劳工都是什么人呢?我向加拿大籍的劳工总管提出了如上问题,他告诉我,他们都是当地部落人:来自河流北面山区的莫赫曼德人,来自南面山区的阿夫里迪人。工程由加拿大人执掌主持,不过这片荒野可不是加拿大地盾(1)或者落基山脉。我们处在瓦萨克峡谷的出口,喀布尔河正是一路奔腾,从贾拉拉巴德平原经由此处流往白沙瓦平原。我的加拿大顾问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都来去自如。当他转身同手下说点什么的时候,他的语言从英语切换成了乌尔都语。他是在北方邦传教的加拿大传教士的儿子,印度斯坦语——继而衍生出乌尔都语和印地语的通用语,是他的第二母语。

瓦萨克大坝是科伦坡计划(2)框架下加拿大赠送给巴基斯坦的礼物,这个项目设计可嘉,旨在解决巴基斯坦人从英国人手中,而英国人又是从锡克人那里接过来的边界问题。山区草木不生、荒芜贫瘠,位于湍急河流的河床上的可耕种地块数量稀少且面积狭小,而高地人数量众多又嗷嗷待哺。他们要么饿死,要么到峡谷所通向的东部平原去讨生活。他们不会甘当饿殍,坐以待毙,因此,对于平原上的统治者而言,除了和高地人争战之外,只有向他们提供其他工作这一选择了。

在边境历史上,在直到1947年将权力移交给新成立的巴基斯坦政府方才宣告终结的英国统治的那个世纪里,战争频仍,突然袭击、惩罚性的征战、报复行动和更大规模惩罚性的征战形成了恶性循环。历史不停地自我重复,但又趋向于导致边防负担越发沉重,和部落人付出的努力不尽相符。数千高地人配备了现代步枪——从界线那头买来或偷来的,或者是通过巧妙模仿西方型号自行制造出来的——他们能够牵制大量常规部队,装备有复杂昂贵的器械,而且补给线上还有一大群非战斗人员帮忙。双方的平衡开始向野蛮人这一方倾斜,而且步伐在逐渐加快;罗马帝国和中华帝国边境线的历史见证了故事可能画下句号的一种方式。日渐加剧的财政负担有可能将最终击垮防御,到时候野蛮人可能涌入平原,就像他们自己的山间激流那样滚滚而来。

这样完结的方式并不是一贯如常又四海皆准的。举例而言,1745年苏格兰高地人曾所向披靡,一路推进到德比,但终究也没有侵占英国。恰恰相反,他们倒是被吸引到了格拉斯哥的新磨坊和上加拿大(3)的新农场,由此从好斗的野蛮人被改造成了体面勤劳的市民。如此般终结边境战争的方式可谓皆大欢喜;时下,两百年后的今天,巴基斯坦政府正力图让帕特汉边境的情形以苏格兰的美满方式得以了结。假如英国的统治还继续的话,或许就会那样收场,因为英国统治的那个世纪早已将现代世界带到了帕特汉高地人的茅屋门口。不管怎样,变化的景象目前正在进行之中,作为英国统治政权后继者的巴基斯坦在解决边境问题上表现出的大胆创新相当值得称道。我和一位官员会谈过,当时他已决定从瓦济里斯坦腹地的勒兹默格驻地撤回军队。“我们将这个地区交给你们。”他对瓦济人说道,“你们可以随心所欲处置。”部落人都大吃一惊,结果不但没有把撤空的军营夷为平地,反而将其视如宝贵的公共财产,爱护有加。

那些在瓦萨克大坝安居乐业的阿夫里迪和莫赫曼德劳工不会回到他们的山区茅屋。等瓦萨克工程竣工,他们会占据目前所把持的大片平原荒地,届时瓦萨克水库将会蓄水灌溉那些土地,而且水库产生的电力将给他们提供家庭用电。

我参观了位于白沙瓦和科哈特山口之间无人管理地带中著名的兵工厂。那里的枪炮工仍在使用由脚踏轮驱动运转的车床,不过他们的工场如今由白沙瓦的电站提供电力照明,因此,未来对擦枪走火事件的反击报复行动,将不会是惩罚性的征战,而是采取诸如威胁要切断电源这种对付逾期不缴季度电费给电力局的做法。由于仰赖了电灯、医院和学校,部落人确实只能乖乖听凭现代文明的摆布。不久以后,那些车床将由电力驱动运转而不必再用脚蹬了,工匠将生产出自行车和公共汽车,而不再是目前他们库存待销的步枪、左轮手枪、刀具和战斧。他们的子女将去上白沙瓦大学(那里已经建好学生宿舍,伙食、住宿和学费全免)。他们的孙子将成为汽修工,孙女则成为速记打字员。这是浪漫故事的平淡结局吗?好吧,假如故事如此般完结,那可了无遗憾,因为真要细究起来,表面看来浪漫的边境故事原来是那么野蛮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