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一种想法

恶俗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前面,任何力量都休想一下子让它慢下来。唯一的办法还是嘲笑恶俗。如果连这个也不做的话,那你就只能哭了。

美国的愚蠢

所以说,美国是恶俗的。恶俗之所以会在美国泛滥成灾,是因为在所有国家中,美国最沉迷于自我夸耀和自鸣得意,甚至超过了法国。“上帝要我们拥有世界上道德最高尚的国家”,《今日美国》最近援引俄勒冈州一名护士莉莎·尼尔森的话说。正是这一普遍的信念,为美国拒不放弃对前殖民地,比如巴拿马和菲律宾充当道德警察角色的习惯找到了借口。于是,这些国家的被告就只能被强制送到未受玷污的美国“大陆”,接受美国司法机关的审判和意料之中的耻辱。

美国是全世界道德虚伪的大本营。在近半个世纪内,美国都自视为自由世界的领袖,以为对那些没这么幸运的国家而言,自己在所有方面都很杰出,都是他们的楷模,这一习惯使美国人很容易忽视某些令人不快的事实。就说说目前美国成年人中的文盲比例吧,我居住的这座大城市已承认的文盲就占了人口的 40%,毫无疑问,实际比例会更高。的确,在联合国的 158 个国家中,美国国民的文化程度只排在第 49 位。1990 年的人口普查因为一个令人吃惊的原因而遇到了麻烦:相当多的人一看到信箱里的人口普查表,就把它给扔了,因为他们看不懂那张表,就跟他们读不懂任何英语文章一样,包括童话故事《三只小熊》和《灰姑娘》。这些人就是会在火车站问旁边的人到罗切斯特的火车停在哪个站台的人,因为他们读不懂标识牌。还有很多人不会看时钟,所以你会在大街上遇到拦住你问时间的人。他们并非买不起手表,他们只是不懂得看时间。

有人会说,够了,够了,你说的这些都只是“少数”,不然这些人显然就是下层平民,他们自然什么都是糟透了的。但在美国的 6000 万功能性文盲1大军中,有许多人都跟乔纳森·考泽尔2在《文盲的美国》(Illiterate America)一书中讲到的那个职业人士一样,谨小慎微又显然很做作。这个人在纽约工作,他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起床后淋浴、剃须,然后穿上深灰色的西装下楼,在他家附近街角的小报摊上买一份《纽约时报》。将报纸整整齐齐地折好后就走进地铁,9 点钟到办公室。

将折好的《纽约时报》紧挨着办公桌上的公文包放好后,他就开始为编辑交给他的一份广告文本设计说明图片,那位编辑就是他的老板。

“跟我好好讲讲这个稿子吧。尽管放心,我能抓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那位编辑一点也不怀疑,把这看作是合理的要求。在编辑详细阐述文本的过程中,他背下了整篇稿子,将稿子的内容迅速印在了脑海里。

午饭时他拿着折好的《纽约时报》去了一家咖啡店,把报纸放在他的餐盘边上,吃了一块三明治,喝了一杯啤酒后很快就回到了办公室。

下午 5 点,他拿着公文包和《纽约时报》等电梯,下楼后再步行穿过两个街区,去赶开往住宅区的公共汽车。他在住所附近街角的一家商店前下了车,进店里买了一些吃的,然后就上楼了。

到家以后,他把《纽约时报》放在堆报纸的老地方。稍晚一些,他会用其中的一两份报纸包垃圾。吃完晚饭后,他会打开电视,如果办公室里“有人提及某些新闻,他会依据自己从电视上得到的信息给出一个干巴巴的、冷嘲热讽的回答”。虽然总担心自己会被揭穿,他还是成功地躲过了不少这样的场合。他对考泽尔说,他常做的一个恶梦是某个时刻某个人拿出一张上面写着字的纸,不耐烦地冲着他问:“这是什么意思?”每次梦见这一最令他感到羞耻的景象,他都会尖叫着惊醒过来。

6000 万文盲中肯定包括不少这样的职业人士,永远害怕露馅,不安地存在于这个被有教养的人掌控并主宰的世界。如果 6000 万人都跟那个人一样,是功能性文盲,那美国还有 6000 万人就只具备人们仁慈地定义为“小学五年级水平”的阅读能力。每年读书超过一本的人只占成年人口的 6%,而且所谓的“书”定义宽泛,包括准色情爱情小说和《如何使自己看上去比现在更棒?》一类的指南。6% 的成年人每年只读一本“书”,那剩下 94% 的成年人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就完全依赖电视、广播、道听途说、报纸(目标读者是智力水平等同于八岁小孩的人),以及主要致力于提升读者“自尊心”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