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确定的变化

分析报告不是数学题,文件中肯定会夹杂着人的主观看法,同一个因素,在不同机构眼里会有不同的变量、作用力。

阅读这些报告的人也都是业内精英,就如果看报纸一样,头版头条要细细品读,头版其他信息要粗略翻阅,其他板块可能就是稍微扫一眼,如有重点就阅读,没有的话就丢一边。

雷昊现在就是这样,他办公桌上每天都有一大叠的文件资料,其中分析报告占到的比例不低,假如全部仔细阅读,一阵天都不用做其他事情了。

所以,分析报告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等,都需要研究机构自己把握,公信度有了、竞争力强了,其他金融机构自然会把你的意见纳入考虑,这就是影响力、发言权。

当你发声时,市场给予了最大信任,那么研究机构就可以考虑蜕变了。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雷昊很清楚,现在那些想从雷霆投资拿到分析报告文件的人,更多是出于好奇心,也有一部分是出于补偿心理。

是以,雷昊在大领域上面可以放开手脚,说得再准确,影响力几乎为零,市场该怎么发展还是怎么发展。

11号,晚上。

雷昊和余荣以及投资分析咨询部门的团队在加班。

下属们在尝试着书写分析报告文件,雷昊初步的工作就是给他们划定范围,哪一些信息可以透露,哪一些不要写进去,哪一些对公司投资可能存在影响,都需要他来把关。

“先跌后涨,用更加肯定的语气,我们这份是试稿。”

“我给的意见是下周一会破3000点……或许?不,用很大可能这个词语。”

“我不看好银行板块,你把利空消息的变量放大一些。”

划定了范围,雷昊又开始给出自己的意见,他知道余荣的需求。

自己给出意见,余荣就会按照这个意见来调整对各种信息、数据的变量分析,然后套入运算,最终得出契合的结果。

也就是说,雷昊的意见就是一个相关系数,分析报告里面的结论,几乎全掺杂了他的主观看法。

一整个晚上,审核着余荣做的七八份报告,雷昊一次次打回重做,最终才得到一份勉勉强强达标的文件。

把文件发放出去,雷昊才算是松了口气,按照规矩,前面几份都是对公领域的免费货色,就跟开店前搞试吃一样。

周二过去,周三之际,雷昊又给出了一份报告,周四、周五亦如此。

和想象的一样,看着几无变化的标的指数,雷昊就很清楚,公司给出去的分析报告,别人并不采纳,或者说不会因此而改变原有投资计划。

例会上,投资部门的人都不觉得有异常的抢筹事件在发生,这就让雷昊松了口气。

只要前面几天没造成多少影响,雷昊的目的就算是达成了一半。

现在公司的建仓工作有条不紊,资金迅速流入证券市场,但由于雷昊接收到的未来信息变多,他可以尝试着让资金的运转速度变快。

比如说,我持仓足够,后市涨跌方向正确,然后我想在2%的止盈点清仓,那么我可以给标的股一个“推荐买入”的评价。

如果影响力足够,那就会让原本想减仓的人先观望,原本不想入场的人稍微倾斜一部分资金过来,雷昊就可以加快清仓速度。

这和证券公司给客户发信息是一个道理,区别只是心黑不黑,把握好这个度就算有良心,黑心赚钱的话,影响力会极速下降,是以,想要完全掌握也是有不小的难度。

16号,周日,秋天的羊城气温降了下来,大自然难免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几天下来,雷昊对金融市场的把握越来越精准,公司所有人都只有拜服的份,但对于他把精力分配到研究部门的事情,里欧等人是很不理解的。

“研究部门就那么小猫两三只,连个下属机构都没有,雷这是在搞什么?”里欧等人很纳闷这件事。

一周时间,债务危机的盈利都已经入账,公司所有资金全部到位,对标的证券的建仓工作也已经完成一大部分,剩下的就是调整、运转,以期达到利益最大化。

在里欧他们看来,现在雷昊应该把心思放在投资部门这里,余荣那边保持原样就可以了。

甚至连余荣都是心里不安,几天下来,研究部门还没展现出更大的作用,却占用了雷昊不少的时间,无形间,成本可就难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