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晚宴
今晚,在市内最高级的五星级饭店海皇饭店的大礼堂里,正在举行着一场盛大无比的酒席。
这场酒席是为了庆祝俞氏家族的现任家主俞正国俞老先生73岁的生日而特地举行的。
在酒会现场,平时难得一见的商界名流以及当红的影视明星在这里却随处可见,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特意从外地甚至是国外赶过来参加这场晚宴的。
他们之所以会特意过来出席酒宴,那是因为俞家在国内商界的影响力可谓举足轻重的。
俞家能够有今天的地位跟财富,与俞家几代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而俞家真正的发迹史要从正国俞的曾太祖父俞福贵说起。
那已经是一八八六年左右的事了,当时满清还存有几年气数未被推翻,年仅十几岁的俞福贵为了生活,在亲戚的介绍下,只身一人来到了温哥华。
当时的温哥华正是大修铁路的时候,许多华人都去了那边修铁路来养家糊口。
那时洋人视华人如牲畜,同样是修铁路,不仅工钱比当地工人要少得多,而且完全不将华工当人来看待,待遇极差,有许多华工回家的时候钱没赚到多少,却留下一身的伤病,有的甚至直接客死他乡。
俞福贵去到温哥华后,在当地的一家洗衣店打工,一做就是三年,虽然工钱少得可怜,但总算是解决了温饱。而俞福贵本人不喜偷懒,做事勤快。很得洗衣店老板的赏识。
后来洗手店地老板不想再做了,想回香港跟家人团聚,于是就将洗衣店半卖半送地转给了俞福贵。
在得到了那间破旧的洗衣店后,俞福贵在努力经营的同时,逐渐将洗衣店翻新扩大,并且聘请更多的人手。不仅做华人的生意,也做洋人的生意。
俞福贵脑筋灵活,知道洋人之所以觉得中国人洗衣服脏,是因为亲眼目睹工人用嘴巴含着水喷到衣服上熨。于是他设法找了几个喷壶来。让工人们在熨衣服的时候免用嘴巴。
翻新后的干净门面,再加上这一小小的变革,很快就吸引到越来越多洋人地光顾,使得他的洗衣店生意也越来越好。
生意好了起来。俞福贵开始进些干货放在洗手店里卖。后来听说洋人喜抽雪茄,于是就只身一人跑到维多利购进一批雪茄。没想到一来一回,转手就卖空,赚了一倍以上。
看到如此暴利。俞福贵将洗手店交给新婚妻子打理,而他自己则开始了倒卖生意,到处打听哪里有便宜又好卖的货可进。
不过几年时间,俞福贵通过倒卖雪茄、香料、干货、衣服等货物。从洋人那里赚到了不少的钱,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加拿大。
当然,其间也不可能一直无风无浪。在倒货地这几年里。他被人打过、抢过、偷过的次数多得连他也数不清。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也许是名字改得好加上八字又正。俞福贵似乎注定要大福大贵。
有一个与他交好的洋人看到他做得这么好,就提议与他合伙开一间贸易商行。主做木材生意。
俞福贵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就决定赌一把。更何况合伙人是个洋人好友,这点是十分有利的。
因为那时华人在温埠毫无地位可言,就连想将钱存进当地的银行都不许。华童如果与其他洋童一起进学堂,洋童家长们肯定会来学校抗议。像餐厅、咖啡馆那样的高级场所,也是不允许华人进入的。如果没有洋人帮忙,俞福贵就是再有钱也不可能在当地做什么像样的大生意。
当贸易商行成立后,由于正值铁路修建地高峰期,到处都需要木材,所以生意好得连俞福贵自己也完全想不到。
所谓货如轮转,到俞福贵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是温哥华最富的华人。手下不仅有多间贸易商行,而且还开了一间全温哥华最大地纺织厂,工人几乎全是华人。
就这样,从俞福贵那一代开始,俞家地生意越做越大。历经几代风雨之后,等到俞正国这一代时,俞氏已经是一个赫赫有名地商界大家族。
不管什么世道,有钱有势的就是大爷,更何况是像俞家这样地大家族。来这里参加晚宴的商界名流们,不仅可以增加与俞家打交道的机会,而且还可以趁机与其他来参加的商界人士洽谈生意、扩充人脉,这种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