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途漫漫 第二六五章 孽摇凤
三人收拾停当,约摸开了早朝,这才行往殿上。
到了朝门,早有黄门官等候多时,见了唐僧,毕恭毕敬上前迎接。唐僧受宠若惊,来在殿上,只见乌鸡国王一人坐在殿上,两位国师踪影全无,却留了四把椅子。
国王起身到阶下相迎,道:“圣僧上坐,上坐。”
唐僧也见过许多大场面,心中虽纳闷国王变化之快,却也坦然而坐。悟空领悟慧在唐僧身边坐了。
国王道:“圣僧,昨日寡人受了国师蛊惑,思来想去,还是取经事大,故早早将玉玺取出,只待圣僧来。”
唐僧闻之大喜,高唱一声:“阿弥陀佛!”便取出通关文牒交由国王,国王启玉玺印了,又道:“圣僧原来不易,我在国中辟出一处佛堂,多住些日子可好。”
唐僧道:“陛下如此厚情,贫僧诚惶诚恐,只是西去取经甚急,实在耽搁不得。”
国王再三邀请,唐僧只是不敢留,悟空道:“国王,取经终有回来日,到那时有了闲暇,在你国好好住几日。”
国王见悟空发话,自然不敢再言。
便在这时,有一人自殿后进来,行至国王身前道:“父王,不能让他走!”
唐僧定睛一看,这人正是那日路上逢见的太子殿下。
国王大惊,怒斥道:“朝堂之上,岂容你喧哗,退下去!”
太子顿时懵了,父王向来极为宠爱自己,何曾对自己如此训斥过?他见国王动了真怒,只得讪讪退下。
悟空笑道:“我行至宝林寺,也曾听闻此国君王爱民,但君王一世不足道,你若教不好太子,只怕江山难保永固。”
国王站起恭敬道:“寡人受教了,今后必当严加管教。”
唐僧领了通关文牒,心满意足便与国王告辞,国王又奉上金银若干,自然固辞不受。
离了乌鸡国,三人一马便往西行,行了一日,到了枯松涧,悟空想起火云洞一事,便问悟慧。悟慧传音道:“那洞府确是我辟出来的,平日里无事便来与大红小红玩耍,今日正好顺路到此,我去看看便回。”
悟慧去了须臾便归,面色稍有不安,道:“洞中无人。”悟空道:“他两个又有脚又有翅,哪里会安稳躲着。”他也不知,火凤金乌已去齐天岭了。
转眼出了这大片松林,前方大路无边,天地清明,唐僧也起了兴头,扬鞭驰马奔到了前头。没行出多远,见前面路上远远站着一人。
唐僧不敢独行,回头等悟空与悟慧,悟空抬眼一望,喜道:“挑行李的来了。”原来这人正是观音的驮瓶老龟——乌老者。
唐僧不明其意,悟空解释道:“观音菩萨昨日来过,他说悟能被贬,我等人手不足,便叫南海老龟前来助阵。”唐僧念道:“阿弥陀佛,果然菩萨心肠,弟子感恩不尽了。”
乌老者来到唐僧面前,先磕了四个头,悟空笑道:“既是拜师,当磕八个头才对!”乌老者道:“小的没这个福分,今次来此只为帮忙,师父们到了灵山,我便自回南海去了。”
唐僧问道:“你也不图正果金身?”
乌老者道:“我只求在菩萨身边,旁的从未想过。”
悟空问道:“你那如何称呼?”
乌老者道:“我向来无名姓,菩萨只唤我乌平,众位长老也这般叫吧。”
悟空咂摸咂摸,乌平,乌龟驮瓶……倒也贴切。
回想《西游记》,观音借取经一事为自己谋私,天蓬元帅、卷帘大将都并非最合适的降妖人选,能进入取经队伍,自然有见不得人的交易发生。后来她更是用两个箍子将黑熊精、红孩儿降住,带回了南海。
而此次取经,观音非但没得着什么便宜,反而倒搭了一个乌平来,这可值得思量一番了。观音前后变化,内中必定发生了一些大事,否则观音怎会从一个只做表面功夫的和事佬变成了取经大业的忠实拥护者?
究其根源,还是观音对如来态度的转变。如来从中使了什么手段,能教观音言听计从呢?悟空越想越是心焦,这事从九头虫处或可寻出蛛丝马迹,但乌平既来,自己哪里还能随意行走?
乌平接过担子挑在肩上,看他低眉顺眼,自是观音有了交代。唐僧得了乌平,心中欢喜,他攀鞍上马,又笃志投西而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