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不可说 第三章 道可道
石猴站在一座桥上,惊魂未定的他还在想着:这桥,是铁板桥还是奈何桥?
身后哗哗的水声提醒他,他依然活着,在这个西游的世界里。
桥长三丈,石猴一步一步走过,每走一步,他的心灵都经受着巨大的震撼!
道!
谁的道?
一字一句刻在了石猴的心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石猴前世也曾读过些经史子集,已经听出这声音所读的竟是老子的《道德经》。老子,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他的道,怎会在这里出现?
石猴心中疑云未散,一本《道德经》已尽数传完,他心中也仿佛多了一些东西。
一种语言难以描述的感觉,熨帖的很,舒服的紧。
这感觉,又是什么?
立刻又有声音告诉了他答案:“八十一章《道德经》,平添三千造化,可造之材,难得,难得,呵呵……”
这感觉,是造化?石猴回忆《西游记》中文字,造化二字可是频繁出现,想来不会是坏事。
这声音仍未结束,又是道!
这次又是谁的道?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比丘。住于竹林。是诸比丘……”
“今见世间导,令我开慧眼。为说清净法,去离一切着。今遇天人尊,令我得无生。愿将来获果,亦如两足尊……”
这一大段的佛经,石猴听得云里雾里,他哪里读过这样艰深的佛学典籍,不过每听完一段便在心中道一声“阿弥陀佛”罢了。
听着听着,石猴渐渐被这卷经文所感染,也逐渐明白了这经文的意思。原来这经文竟是佛陀的自传,将佛陀过去与现世诸多事迹叙述详尽。
石猴听了许久,若有所悟。他将前世那许多过往与佛陀对比,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话:一个人不可能丧失过去和未来——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有谁能从他手中夺去呢?
西游这个世界,在自己前世看来,自然是虚幻的,而如今,自己前世那个实实在在的世界,反而看不见摸不着,成了遥远的回忆。这两个世界对比,对现在的石猴来说,显然眼下的更为真实,现实。
前世犹如一个梦境,除了那些有用的记忆,还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呢?
想着想着,石猴的心情豁然开朗。
一个人会爱上一只飞鸟,但下一刻你便看不见他,这只飞鸟对这人来说,其意义只存在于精神当中而已。
这段经文足足传了两个时辰,石猴意外地发现,自己在这两个时辰中,竟连一步也未迈出去。桥下流水仿佛凝滞了一般,但仍在极为缓慢地流动。
这是一种强烈的时光错乱感,一念中有数十刹那,一刹那又有九百生灭,哪个是快,哪个又是慢呢?快慢生死,存乎心而已。
终于,经文读完,石猴感觉自己脑袋里有一种清清朗朗的感觉。过去、现在、未来……
“汝等当知。过去种因。经无量劫。终不磨灭。我于往昔……四卷《过现因果经》,平添六千造化,不错不错。”
听这声音,对石猴颇有赞许之意。
石猴仿佛陷入了一个谜题当中,他迫不及待想要腾出时间,好好理一理脑子里难解的疑团,可这声音从始至终都未停过,让他无暇分心。
紧接着传来的,又是道!
这次,是谁的道?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逍遥游!
《逍遥游》在石猴的前世流传甚广,他也颇为喜欢,虽然不能尽数背诵下来,但也深知庄子那颗向往自由的心。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
在这如同幻象般的水帘洞中,身后是哗哗瀑布流水,面前是梦幻般的仙家洞府,耳边传来琅琅的清音,听得是无比自由奔放的《逍遥游》……石猴一颗心仿佛要飞了起来。他前世读这《逍遥游》也不下百遍,却从未有过如此感觉。
三十三篇《逍遥游》读完,石猴恰好走过了三丈长的铁板桥。站在桥头,石猴还在回味《逍遥游》的余韵,久久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