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姬傀儡之卷

大唐官学,号称“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这是大唐的最高学府,不过崇文馆设立于贞观十三年,在贞观十一年,长安只有一个弘文馆而已。

弘文馆本是太祖武德四年设立,初名修文馆,属门下省。武德九年,太宗即位,始改称弘文馆,置生徒数十名,大多是皇族勋戚子弟,师事学士学习经史书法。得入弘文馆,是大唐士人的无尚荣耀,比国子监六学的学生地位要高得多了。不过正因为如此,弘文馆的学生要学的内容比一般太学生少得多,考试的要求也低。“其弘文、崇文馆学生,虽同明经、进士,以其资荫全高,试取粗通文义。弘、崇生,习一大经、一小经、两中经者,习《史记》者,《汉书》者,《东观汉记》者,《三国志》者,皆须读文精熟,言音典正。策试十道,取粗解注义,经通六,史通三。其试时务策者,皆须识文体,不失问目意。试五得三,皆兼帖《孝经》《论语》,共十条。”这是《大唐六典》中所记,从“试取粗通文义”六字来看,就可以看出弘文馆的学生要轻松许多,因此弘文馆的学生每天的吹牛闲聊也成了日常功课。

这是贞观十一年的初秋。高仲舒和一个同学坐在弘文馆的院子里,看着院中不时飘落的黄叶,一边喝着刚上市的秋茶,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高仲舒,是隋朝大臣高颎的曾孙。高颎在隋大业三年为炀帝诛杀,高仲舒的祖父高表仁本是隋大宁公主驸马,也受到牵连,与两个哥哥一起被流放外地。入唐后,高表仁倒是受到重用,一直封到剡国公。高仲舒是高表仁次子高睿之子,因此得以入弘文馆修习。高家是世族,家世显赫,他平时听到见过的奇物异事颇多,吹起牛来自然谈锋甚健。因为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所以聊的也尽是些不着边际的异闻,什么苏合香与狮子粪到底是不是一种东西,什么生金到底有没有毒,说得口沫横飞。渐渐地,说到阳燧珠是不是存在这事上了。

“贞观四年,林邑国主范头黎遣使献火珠。这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照数尺,状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岂不正是阳燧珠么?”

他大声说着。因为有点急了,头上也渗出汗来。跟他闲聊的同学名叫苏合功,却只是淡淡一笑道:“高兄,少安毋躁。所谓阳燧珠,本是南越王赵佗镇国之宝。赵佗去世后,阳燧珠也已殉葬。后来东吴王孙仲谋为寻此宝,发民夫数千掘遍赵佗墓,一无所得,可见此宝早已失传,据说已为波斯胡人盗去。林邑国不过蕞尔小国,岂会有此奇物。”

“林邑与南越岂不正是相邻么?”高仲舒的外号叫“高铁嘴”,向来不肯服人,自然不是苏合功一席话能说得服的。“你说的这故事我也听说过,说是崔炜救玉京子,得见赵佗之灵。这等鬼话只好骗骗乡里小儿,子不语怪力乱神,你难道也信?”

高仲舒是信奉阮瞻范缜无鬼神灭论的,一说到鬼神,更是脸红脖子粗。苏合功也有些急了,道:“子不语怪力乱神,那是敬而远之,存而不论,不是不信。高仲舒,你不敬鬼神,当心走夜路就遇上鬼物!”

高仲舒重重一拍桌案,道:“岂有此理。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下岂有鬼神,你见过么?”

苏合功一阵语塞。虽然他坚信鬼神存在,但自己也没见过。他咬了咬牙,道:“好吧,等你见到鬼了,就会知道了。”

高仲舒笑道:“我才不信,若真个遇上鬼物,我有利剑在侧。”

书生带剑,是唐时之风。高仲舒按了按腰间那柄装饰华美的剑,颇有不可一世之概。苏合功却摇了摇头,道:“高兄,你带剑可不是个味道。真碰上鬼,别吓得屁滚尿流。”

高仲舒也笑道:“味道味道,以后你生个儿子就叫苏味道好了,省得老是说不是味道。告诉你,高某宝剑,斩的便是鬼物之头!”

他说得慷慨激昂,苏合功嗓门没他大,心知说不过他了,悻悻道:“好,说不定这两天你就碰到妖鬼,把你拖进茅厕里沾你一身的臭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