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简临回店里的时候,简来人不在,去送餐了,店里有一桌自带外食酒水的堂客,总共六个,都是熟人。

简临的熟人,一群做群演的老油条。

他们带了一次性餐盒装的外食,有肉有菜还有汤,店里点了份砂锅粥、几盘蒸菜,两张四人桌拼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喝酒吃菜。

这要换了别的店得给他们赶出去,粥铺不会,简大哥简老板虽然抠门儿,但对简临的熟人一向客气——都是做群演的,简临年纪又小,在影视城里还得亏这群老油条多关照。

老油条们这一年熬得不容易,没戏拍赚得少,抠抠缩缩,烟都恨不能戒掉。

他们基本都在影视城附近定居,买了房子,有老婆有孩子,过年就在禹州这里,不回老家,不挤春运。

节前这群人聚餐,就约在粥铺,简来给他们准备的蒸菜都是特大份。

店里就他们这一桌,空调暖风呼呼地吹,感慨和八卦跳跃在酒香里。

章念念一个人看店,坐在收银台后边刷寒假作业。

简临一回来,她就冲他挤眼睛,喝酒聚餐的老油条们扯嗓子喊:“你怎么才回来?”

简临把防风服挂起来,走过去,桌上看了一眼:“就带了这几个菜?”

老油条们嚷嚷:“不错了好吧。”

“就是啊,钱都赚不到,能有两个菜配酒可以了。”

“你也不看看今年猪肉多少钱一斤。”

“这牛肉还是我从家里拿的。”

简临和这些大叔大哥们熟络,不客气道:“吃呗,不够我等会儿给你们叫外卖。”

老油条们的脸都是影视城里风吹日晒摧残出来的,肤色黑、皱纹多、还粗糙,喝了白酒透出点潮热的红,像六颗会嚷嚷的荔枝。

简临看着他们黑里透红的样子就想笑,去后厨拿了两碟卤鸡爪。

章念念扭着脖子喊:“不能再拿了,要亏本赔钱啦,我们大老板要哭死啦。”

老荔枝们哈哈直乐:

“这丫头大了比小时候有意思多了。”

“别小气嘛,吃不垮你们店。”

他们喊简临坐下一起:“来来来,都成年了,一起喝两盅。”

简临拖了把椅子,长腿一跨,坐下。

这话他听多了,从小就听,老油条老荔枝们就爱怂恿小孩子喝酒,把这乐子当固定演出。

但没人真的让他喝。

老油条们以前常告诉简临:我们能喝酒,别人喊我们喝,我们也能喝,但你不行,谁让你喝酒,你都不能喝。

因为在禹州,在影视城这里,长得好看的小孩子不分男女,喝了酒容易出事。

简临于是不喝酒,谁的酒都不喝。

他坐下就是听他们天南海北地乱侃,哪个剧要开拍了,哪个剧黄了,哪个群演今年撞了大运签公司去当十八线了,哪个艺人快要过气了。

章念念从收银台挪过来,竖着耳朵蹭八卦。

聊着聊着,他们提到一个名字。

围绕这个名字,总有聊不完的八卦。

“听说方骆北要回来拍戏了?”

“真的假的!?”

“假的吧?”

“就是啊,他骆老师现在还用拍戏?”

在影视城,所有的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都是老师。

演员老师、灯光老师、编剧老师、摄像老师,连群演都是老师。

方骆北堂堂三金影帝,在剧组里当然也是老师,但别人都叫他骆老师,而不是方老师,虽然他现在姓方。

为什么?

因为最开始,方骆北并不叫方骆北,他出道时的名字是他当时的本名:骆北。

方是后来才有的姓氏。

加姓氏改名字放在普通人身上并不值得讨论,除非他是方骆北。

这事儿到现在还是禹州群演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再外加一个#方骆北爱恨情仇系列#,一顿饭几个小时也聊不完。

简临听这些听得耳朵都起茧了,翻来覆去就是那些,章念念却听不够,每次都像第一次听人说似的,睁着八卦的大眼睛,满脸热血沸腾的鸡血。

据说最开始,方骆北还是骆北的时候,只是个籍籍无名的小演员。准确一点,是个群演。

当年那个时候,十七八岁拍戏算早的,可惜他没演过什么有名的剧,能出名的角色也轮不到他,在影视圈底层挣扎了很多年。

后来主演了两部电视剧,够争气,一下就红了,红了之后又拍了不少戏,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男演员,还拿了几个有分量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