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从无到有

经过第一轮群众民主推荐,比较顺利地产生了卫生局长候选人八名、副局长候选人二十四名。

与此同时,其他九个部门也同样产生了正副职的候选人。然后将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在各推荐单位得票情况向社会公布。

按照实施方案,接着将对候选人进行公共基础知识测试(笔测)和演讲测评,候选人竞职演讲后由专家组提问。按民主测评、演讲回答问题、公共基础知识各占30%,组织考察占10%的分值比例,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取前三名,最后由全系统职工无记名投票,按得票最高且过全体投票职工半数以上者当选。若第一轮中三名候选人均不过半数,则将得票较多的前两名,再进行一次差额选举。

这样的程序,从理论上说应该是能想到的都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了,简明扼要,可操作起来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虽然已经有了那次全市公开选拔四十四名副县处级、四名正县处级的经验,然而上次能够借鉴照搬的操作并不多。市委书记常友连、副书记姚雨生,以及组织部长贾士贞每天除了到各个部门的现场去亲自指导外,遇到问题还要随时碰头。

这天下午,常友连和姚雨生、贾士贞刚刚研究了正式召开各系统大会投票的问题,常友连和贾士贞几乎同时接到市工商局的电话,原来在群众投票之前,一部分群众因为各自观点不一致发生了争执,现在,在工商局院内已经聚集了很多群众,而且人也越来越多,矛盾在不断升级。接完电话,贾士贞立即返回常书记办公室,于是三个人乘车赶往现场。

市工商局时任局长黄东平是三年前由北山区委副书记调上来的。黄东平当上工商局长后,不断从北山区和他家乡下臾县调来一部分干部,而且工商局本身的中层领导和下属单位的负责人大都是黄东平一手提拔的。当然黄东平并没有想到,局长会由全系统职工来投票决定。当他明白了如今市委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的以民主为核心时,自然有些胆战心惊起来。从市委公布了市工商局作为第一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单位时,黄东平不止一次反复研究了那个方案。当他确信他这个工商局长将要由市工商局那三百多名职工来投票产生时,心里开始不踏实起来。除了他亲手从北山区和下臾调来的那几十个人,以及这两三年一手提拔的干部之外,能有多少人投他的票,他的心里还真的没了底。其实,在第一轮民主推荐决定候选人时,黄东平在局机关里的一百二十三人的投票时,他获得52.6%的票,以最高票成为一位正式候选人。但是最终成为局长候选人的对手有十二人。本来,黄东平认为,如果候选人仅限于工商系统的话,他认为寻找能和他抗衡的竞选对手实在是很难的。可是,当他拿着那个方案去市委组织部时,贾士贞解释说,工商局领导不像卫生局和教育局领导专业性强,所以县区符合条件的同志也可以报名,最后还说,黄局长不也是区委副书记当市工商局长的嘛!一句话说得黄东平哑口无言。

在这十二名候选人中,黄东平经过公共基础知识测试、演讲答辩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综合分数险些掉到第四名,但只比第四名高出零点四分。第一名是北山区副区长洪正中,此人曾是莫由大学商学院高材生。大学毕业考入市政府办公室,在市政府办公室当了三年综合科科长,调北山区当副区长时才二十八岁,成为全市最年轻的副县处级干部,现在只有三十三岁。第二名则是西臾上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公开选拔的副局长,广州中山大学商业管理专业研究生霍启龙。他在市工商局干了十多年,后来出任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当时的文化考试以最高分遥遥领先,打败了一百多名竞争者,夺得了第一名的桂冠。

对于这样两名竞争对手,黄东平岂能不胆战心惊?固然他有很多优势,但是平日工作中他免不了也得罪了一些人,这实在让黄东平感到几分意外。过去像他这样的局长,那是由市委常委研究好了,提交到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说实话,他知道,那只不过是个形式,而且市人大常委不到二十个人,他又不是不认识,怎么也好摆平的。而如今,要让三百多名群众在这三个人当中划勾,黄东平的心里如同偷了东西样的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