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无论从哪方面看,默克夏姆都是个很不起眼的小镇,甚至有些荒凉。
正是午后,街上行人稀稀落落。几辆花花绿绿的汽车停在银行外,都是十多年前的款型。白天,银行是镇上还算颇有人气的地方,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里面,一边晒太阳一边聊着天。银行工作人员并不以为意,老人们就像他们坐着的凳子一样安全无害。
如同英国很多地方的情形一样,年轻人纷纷离开了默克夏姆。从童年时起,大都市就已成为他们的梦想之地。一等成年,他们就忙不迭地离开此地,如蜕皮般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剥离。这里成了空巢,老年人占了绝大比例。随着镇郊工业区的兴建,新的劳工阶级靠近工业区建立了自己的聚居地,却从不跟镇里人来往,你只会在镇上的超市和银行遇到他们。那一带的工厂、仓库仿佛是现代世界安插到这里的一个飞地。
镇上的建筑多带有典型的乔治王朝风格,低低矮矮的,仿佛是三一学院的微缩版本。此地的房子多以本地出产的石料建成,很多房屋看不出有人居住的样子,屋顶上那标志性的左右对称的烟囱再不会升起炊烟了。默克夏姆的一半还停留在过去。
镇公所的门半掩着,走进去,只看到两个工作人员:一个是戴着宽边玳瑁眼镜的头发花白的老年妇女。另一个是腰板有些佝偻的主事的中年男子,穿着苏格兰斜纹呢上装,头发梳得很是齐整,正神情严肃地看着手头文件。办公室里静得就像老人院的阅览室。
高木直子和宋汉城这两个东方人走进了门里——他们要来查询高木繁护当年是否曾短期在此居住,以及是否有在当地登记的佛教社团。
主事男子看着这两个闯入者,好奇地打量着他们。默克夏姆很少有非白人居民,只有一两个在附近工厂做事的印度人。这两人是偶然来到默克夏姆的游客?
直子说明了来意,但要解释得清楚明白还挺不容易:她来英国是为了寻访自己祖父当年在英国留下的足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高木繁护曾多次来到这里,他在默克夏姆市政当局可有留下什么记录?如果在此居住,当时又是在什么地方落脚?当地现在是否还有佛教团体?
“你们是中国人?”
“不是,我是日本人。”
“那么这位也是?”他看着另一位问道。宋汉城长时间沉浸在高木繁护那本书里,此刻还有些恍惚呢。
“不,他是中国人。”
主事扬了扬眉毛,那神气仿佛在说:反正长得都一样。
很遗憾,他这里只有英国民政部门正式认可的本地居民的花名册。那得翻出以往历年的档案来查看了。不过得稍等会儿,他要先完成手头的一件工作。
高木直子和宋汉城在靠窗的长条椅上坐下。西斜的日光,在铺着石质方砖的地面上投下了他俩的影子。直子眼睛看着前面,问起了宋汉城:“祖父这本书里究竟有什么秘密?”
“一个埋藏了两千五百多年的秘密。”
“那就不是秘密了。”
“对,是另一段历史。”
“如果存在另一段历史,那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
“不是真实问题,是权力问题。”
“权力?”
“对。不是君王、帝国、政府、政党、商业组织或舆论媒体的空间性权力,是时间的权力。”
“时间的权力?”
“宗教、哲学、艺术都是时间的权力。”
“我好像明白了一点什么,可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时间的权力虚妄而实在,就像是透明的空气,你看不到它,却在呼吸它。”
“今天下午你的言语很像个哲学家。”
“那是你祖父高木繁护的观点啊。他没有单纯站在宗教的角度来研究佛教。”
半小时后,镇公所的主事招呼他们过去。他们沿着一条光线昏暗的甬道走到了储藏档案的后间。
主事打开了沿墙一溜排开的文件橱的一扇橱门,用手指点数着年份。他抽出了其中一沓文件。那文件夹在皮质封面里,用线绳捆扎起来,外边还套了个透明的档案袋,口袋上贴着标签:一九三五年。
“您要看哪些年份?”主事摘下了眼镜,回头问道。
“一九三五年到一九四〇年。”
“绥靖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