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白山馆缘由
A睡得很沉,连梦都没有做一个,A再次醒来的时候,是被近乎于粗暴的吼叫声惊醒的。送A进来的那两个看守老六和老涂,用铁棍狠狠地敲击着牢门,冲房间里叫骂道:“都给我滚起来!动作快!”
A翻身坐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按了按床下的三件小器具和那个卡住牛皮纸团的铁圈还在不在。东西还在那里安静的躺着。
冯进军早就坐在床上,正看着A。他看到A翻身起来,说道:“动作快点吧。他们什么都干的出来。”
牢门被打开了,老涂在门口吼叫着:“滚出来,排好队!”
冯进军起身带着A站到了牢门口,此时这个并不宽大的走廊中,已经站了十几个人。见到A出来,很多人都向A看了过来。这些人的眼神很复杂,有的是同情,有的是怀疑,有的是恶狠狠的。他们有的靠着墙站着,显得懒懒散散的;有的站的笔直,不知道是不是在刻意的用姿态来抗拒着什么;更多的是和冯进军一样,微微低着头一动一动的站立着。
老涂手拿铁棍边走边喊:“不许说话,不许乱动!”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动,整个楼道里都充斥着老涂的吼叫声。
看守除了那个老六和老涂外,还多了几个荷枪实弹的穿着国民党军队制服的,带着钢盔的军人。
A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墙壁和房顶上,他需要仔细的观察这栋楼房里的一切。综合冯进军的讲述,以及A一直观察到的情况,一号楼的布局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布局方式和A掌握的白山馆原本的建筑图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将原本大厅旁的内三间大房全部改造成了8间牢房。
所以,在牢房和牢房之间,仍然有几面支撑墙,分别在108和106(107和105)之间,104和102(103和101)之间。
走廊上的两盏吊灯,也是在承重梁上悬挂着。
这栋建筑的结构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先进的,哪怕是在现代,也能够在一些老式的办公楼或别墅中见到。这和白山馆的建造者白文彩的身份有关,白文彩死之前,不仅是重山市最大的地主,也是主要的建筑承包商,重山市一切主要的砖石建筑,都是白文彩承包建设的。
所以,白山馆的建设,白文彩采用的并不是传统的中国式建筑风格,而是更加的接近于西方的建筑,砖石构造,不仅更加的牢固,而且也具有良好的地下排水系统。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白山馆中的一、二、三号牢房,在原本的建筑图中都是连通的,整个的连成一体。现在二号牢房是当时的主楼,一号牢房和三号牢房应该是配楼。
国民党政府接收白山馆后,将白山馆改造成秘密监狱,将本来连为一体的牢房打断,分成了三个独立的牢房,彼此并没有联系。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并不聪明,大大增加了看守成本和人工成本,但是换在白山馆中,就完全有这个必要了。
这和白山馆改建时的各种背景有关,重山市处于四川盆地,历来是重镇,抗日战争时期更是西迁的*政府的陪都。所以,重山市的国民党情报部门看起来一团和气的背后,仍然分为军统和国统两个大的情报体系,内部角力非常的严重。如果换成现代,这和美国的中情局和五角大楼的情报收集布局很相像。白山馆馆长孙德亮、张顺民、冯彪等人实际是属于国统情报体系,而重山市特调处处长李圣金、二号牢房看守长徐行良属于军统情报体系。
双方在白山馆的改建上意见是非常不统一的,最后美国情报人员出面干涉,使用了美国监狱设计专家的意见,才算是双方达成了共识。于是白山馆本来连为一体的主楼被分拆成了独立的三栋牢房,独立关押不同类型的犯人。
关押A的时候,军统和国统的意见也是不统一的,孙德亮坚持认为张海峰是重山市军需处的副处长,属于国家公务人员,而李圣金自然也是搬出张海峰是主要服务于军队的,自然归属于军统来看守关押。孙德亮最后几乎和李圣金拍了桌子,才算把张海峰关在一号楼。所以,孙德亮对张海峰特别关注,也是有原因的。
共产党的地下情报组织被国民党青盲组织渗透,是军统情报部门的一件奇功,李圣金更是为此而洋洋得意。可以说绝大部分被关押在白山馆的共产党情报人员,都和青盲组织有关,而且青盲组织和李圣金完全是单线联系,所以李圣金能够指派自己的得意下属徐行良负责抓人。这也是为什么徐行良屡屡出去抓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