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女记者的内心世界
突如其来的一句“吓死”,瞬间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恐惧,各种恐怖电影的经典镜头,不受控制地在我脑海中浮动穿梭。我本能地环视四周,目光所不及的每个角落里,似乎都藏着难以名状的物质与神秘力量。病房内瞬间阴森下来,连窗口斜射进来的阳光,都突然变得冷峻。
“咳……”叶秋薇轻轻咳嗽了一声,把我从自我暗示中惊醒。
我松了口气,挠挠脑袋,不好意思地笑笑:“大白天的,突然听你这么一说,还真的有点害怕。”随即,我定了定神,问道,“你是怎么做到的?像陈曦这么冷静沉稳的人,得多大的惊吓,才能把她吓死呢?”
“每个人都有致命的心理弱点,只是有些人表现得比较明显,有些人则隐藏得比较深罢了。”叶秋薇解释说,“正如你所说,陈曦是个冷静沉稳的人,对付这样的人,一般的暗示很难凑效,必须找到她的致命弱点。可是,她当时已经发现了我的意图,我不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她或者她的亲友对她进行深入剖析。”
“《隐痛》。”我用近乎肯定的语气猜测说,“你是通过她的书分析她的。”
她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述:“那段时间,为了掩饰去丁家寻找线索的目的,我经常陪伴和开导丁雨泽。他很喜欢陈曦的《隐痛》,跟我交流时,还经常引用书中的内容。我也因此了解到,《隐痛》记录了陈曦的成长经历,以及成年后经历的几次重大新闻调查,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我点点头:“确实是这样。”
“当时,陈曦还不满三十岁,却有着很多中年人都不及的沉稳。把她变成这样的,除了工作的历练外,应该还有社会身份暗示的因素。”
“社会身份暗示?”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词。
“一个人社会身份的塑造,并非他自己的事,而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暗示行为。”她解释说,“比方说,一个天性懦弱的人参军后,会逐渐表现出勇敢和坚毅。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是因为全社会都认为他应当勇敢和坚毅,他自己也会逐渐产生这种想法。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暗示,会掩盖他本我的懦弱,塑造一个勇敢的自我。随着自我塑造的不断加固,勇敢会代替懦弱,成为他表现在外的性格——但这并非他真正的性格,而是社会暗示造就的身份性格。也许某一天,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他本我的懦弱会突然浮现,一个原本坚毅果敢、被众人视为依赖的人,突然就成了毫无勇气的懦夫。”她顿了顿说,“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平日里温吞软弱,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就像很多文学、影视作品想要表达的那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活在虚幻、虚伪的自我之下,只有遇到极端情况,才会表现出本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性。”
这番话引起了我长久的沉思。
“你说得对。”我过了一会儿才做出回应,“我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我以前从来没这么想过,但你说得很对。只有在极端情况下,人才会暴露本我,那时暴露的,恰恰是人真正的内在。”
“所以,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她对我露出细微而神秘的笑,“而且你还要明白一点,人性并非只在极端情况下暴露,在日常生活中,被自我压抑得透不过气的人们,也会找机会展示本我的。”
“嗯。”我瞬间就领会了她的意思,“就像前段时间的新闻:一向温文尔雅的教授潜规则女学生,人们说他人面兽心。很形象,人面,就是全社会加给他的自我性格,兽心则是人性,是真正的他。”
“看来无需我过多解释了。”叶秋薇平静地说,“继续往下说。如果留心观察和推断,你会发现,人们展示本我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些方式为社会所不齿——比如你提到的那个教授,有些则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比如向伴侣倾诉内心。决定寻找陈曦的心理弱点后,我就开始考虑一个问题:像她这样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的人,会通过什么方式展示和释放本我呢?”
我觉得很奇怪。听完这句话,我想到的不是陈曦,而是叶秋薇本人。像她这样能轻易洞悉他人内心、甚至自称摆脱了本我束缚的人,是否需要释放本我呢?又会通过何种方式释放本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