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开车前往录音棚的路上,柏木俊一随手打开收音机。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在车里准备自己喜欢的CD来打发堵车期间的无聊。职业的原因,他需要搜集各种有趣的事情来丰富自己的谈资。就连搭乘电车的时候,他也不会像大多数同行那样听音乐或者玩游戏,而是会把时间消磨在观察周围的人群以寻找新奇话题上。

今天的工作是一个系列广播剧的录音。虽然被称为“广播剧”,其实跟广播没有任何关系。唯一类似的地方,大概也只是传递信息的方式都只有声音这一点吧。作为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动漫”的定义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动画和漫画作品本身,而是涵盖了由作品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周边商品和改编作品。广播剧在“改编作品”这个门类中,只能算是一个少数派。是一个只被热衷于某部动漫作品,或热衷于某位声优6的人所追捧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广播剧这种商品的贩卖,依靠的完全是原作和参演声优的受欢迎程度。

广播剧的制作周期非常短,最长不过两个月。通常制作公司会把畅销的小说或者漫画改编成剧本,然后联系各个声优事务所确认出演声优,最后由声优们扮演不同角色将故事录成CD。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很像学生时代语文课上的分角色朗读。

由于广播剧的受众基本上局限于喜欢原作,或者某位声优的小群体,一部广播剧CD的发行量不会超过五千张。也因为此,相比起那些出演即使只有个位数收视率,也能拥有上十万受众的动画片的声优们,将工作重心放在广播剧上的声优,即使能够拥有稳定的支持群体,在知名度上也远远比不上动画声优。

在柏木俊一从事声优工作的这十五年间,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给了广播剧。他不像大多数同行业者,高中毕业就进入声优培训学校,平均学习两年毕业之后,加入一间声优事务所开始从事配音工作。柏木俊一是大学毕业之后才加入声优事务所的。高中毕业的时候,虽然一心想着要从事配音工作,但是因为当工程师的父亲的要求,他还是报考了东京的大学。独自一人从老家京都来到东京,在大学里学习文学的柏木俊一,完全不知道可以从没完没了的课程中得到些什么。于是他将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了声优培训学校以及打工当中。四年之后大学毕业的同时,他也从培训学校毕业了,并且顺利加入了学校所附属的声优事务所。

刚加入事务所的两年期间,完全接不到工作的柏木俊一,只能靠在便利店打工维持生计。后来逐渐工作多了起来,动画、电影、广播剧等等都有尝试。虽然收入依旧是不足以糊口,但是毕竟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也就没有抱怨地坚持了下来。由于入行本来就比其他人要晚,加上自己的事务所在公关方面并不出色,到了三十岁出头,同年龄的声优大部分要么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要么就此转行,而他依旧只能获得动画或者广播剧中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得不到赏识,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而真正的挫折,是在三十二岁那年。现在已经不记得那是在哪个季节,更不记得那天的气温是多少,脑海中唯一留存下来的是让人心酸的寒冷。那天,如常接到经纪人的电话,让他马上到事务所去。通常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有新的工作委托进来,需要去事务所取剧本的时候。只是那一次,经纪人什么也没有多说。

到了公司,经纪人将他带到了以前几乎从来没有去过的会议室。偌大的房间里漂浮着一股混合着樟脑丸气味的潮湿,经纪人将总是拿在手里的黑皮记事本放在桌上,在转椅上坐下,并示意柏木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公司最近打算调整经营方向,”经纪人说道:“现在整个大环境如此不景气,不管是唱片还是广播剧的销量跟两年前相比都是成倍递减。所以制作公司都在疯狂压缩新作品的制作成本,要不就是不断地系列化本来已经有市场基础的故事。柏木君,我记得你手里也有几个系列化作品的合同吧。”

“对,有两个。”柏木俊一没有听出经纪人此番话的前因后果,他如实地回答道。

“所以你应该也知道,现在制作公司越来越不愿意冒险去聘请新人声优了。”经纪人叹了一口气:“以前,制作公司还常常会有挖掘和提拔新人的动力,现在完全是一片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