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都君”传信
“诸位辛苦了,去歇息吧!”
“哈!唔!包详议也别累着了,我等告退!”
外面打更的声音遥遥传至,包拯对着一众同僚书吏拱手行礼,目送他们离开后,熄灭了屋内多余的几盏烛灯。
回到了自己的案桌前,他那张于夜间自动隐身的面容上,透出一抹疲惫,按了按眉心,却继续埋首于灯下,翻看厚厚的案卷。
有了筛选条件,开封府衙、审刑院乃至御史台都全力以赴,从京畿和各州县报选的失踪孩童案件里进行排查。
审刑院职责类比于大理寺,权力却比大理寺和刑部还要高,几乎拥有调阅任何案卷的资格,并且可以上达天听,直接奏请天子决断。
当然这样的机构,就需要一位有断案本领的官员,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包拯自从入职审刑院后,便复查各类案件,从中挑出了多宗流程不合规制,调查前后矛盾的案子。
派回重审后,竟然有一大半都是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再由审刑院牵头平冤昭雪,不仅有了功绩,更是大大地露脸,增加了衙司威信,自然得到院内上下的一致认可。
所以由包拯出面请求,大家是很乐意帮忙的,一摞摞堆积了许久的案宗都被翻出,掸去尘土,在烛火下展开细看。
这个过程,很是漫长。
由神童试入手的思路,确实能缩小范围,可此次不是局限于天禧二年那一届神童试,而是前后几届都要。
再加上孩童遍布天下州县,京畿的还好确定一些,其他地方的便要单独翻出对应的州县,比如他们的孩童是回归家乡后走失,那报官必然是在地方的州县,如此一来,工作量就实在太大了。
至今十天过去了,连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选都没有筛出来。
甚至于再努力十天半月,乃至数月,都不见得能找到目标。
付出,不见得能得到回报。
反倒是枯燥无味的重复,令人的耐心飞速消磨,不断涌起放弃的念头。
所以前些天众人才热热闹闹的,这两日已经明显地消极以对。
包拯并不意外,眉宇间却无丝毫动摇。
相比起公孙策的奇思,他更喜欢从案卷中寻找线索,哪怕上面记录的不见得完全正确,却与案情息息相关,一旦查清,便是朝着真相迈出坚定的一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最令包拯欣慰的是,随着《洗冤集录》的普及,各地的尸格乃至案宗记载,都详细了许多,再也不是以前那般糊弄了事。
而接下来随着《宋明道详定判例》的推广,各地的律法判定又会有更加详细的参照,不再是任由主官随心所欲地下判决,百姓只能期盼着州衙内端坐的官员,能多一些怜悯之心。
看着看着,包拯也不免疲惫,正困顿地闭上眼睛,按了按眉心,脑海中想着那两部著作的问世,对于律法的裨益,百姓的福泽,将来自己又能否在此事上做出贡献,耳边突然传来一道破空声。
“嗖!”
他猛地睁开眼,就见斜对面的桌案上,斜插着一根箭矢,末端绑着一封信件。
包拯面色不变,视线立刻顺着箭矢的角度,望向射来的方向,发现一扇打开的窗户,皎洁月光正从外面洒落进来。
包拯往前几步,找准角度再看,就看到了屋外的一棵树,视线收回,落在面前的箭矢上,这才把捆绑好的信件拿出,打开后就着烛火看了起来。
刚刚看完一遍,敲门声传来,一个粗豪的嗓门响起:“官人!官人你还好么!”
包拯抬头:“我无事,进来吧!”
大门砰的一下打开,身材威猛的大汉扑了进来,正是从江南一路追随来京师的张龙:“官人,刚刚是不是有贼人出没?”
包拯道:“劳烦你们这么晚还守着,方才是有人射了一封信进来,应该就在外面西南侧的大树上。”
张龙立刻转身,朝外喊道:“去西南的大树看看!”
外面应了一声,大约半刻钟后,又一個相貌堂堂的汉子走入:“官人,外面树上确有踩踏过的痕迹,是有人刚刚在上面!”
包拯此时已经把信件看完,沉吟片刻,询问道:“你们刚刚是怎么发现,有人入内的?”
张龙赵虎对视一眼,目露羞愧:“说来惭愧,我们什么都没发现,是刚刚一块石子射过,才惊觉有贼人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