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火上浇油,看热闹的从来不嫌事大

“刘平居然还未从涿州撤兵,这位老将军当真坚毅!”

连一刻都没有为赵稹的自作自受感到悲伤,河西上下的注意力,再度转移到了北方战场上。

北伐还未结束……

刘平军尚未撤退!

辽国的使臣已经抵达雄州,将国书呈递朝廷,并且提出条件,要宋朝让步,首先一点必须承认此次北伐是错误,两国才有可能回归原来的和平盟约状态。

当然,如果这一点达成了,那么接下来的盟约,就必然不再是澶渊之盟的条件了,哪怕不割让关南之地,岁币肯定也要增加。

不过辽国的算盘并未打响,第一步就被否决。

一来民意所向,在大名府特意将中京战役宣扬得人尽皆知,如果朝廷软了,那比城下之盟还要屈辱,祸患更是极大。

二者是无论太后还是官家,都坚决不愿意承认北伐是错误。

对于刘娥来说,承受此次北伐是兴不义之师,那就是她的大过,执政太后的威信将受到重创。

对于赵祯而言,承受此次北伐是兴不义之师,固然是对太后的一次重大打击,可日后他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时,如何能师出有名,不是将未来自己的路也给堵死了么?

所以两人都不同意接受辽国的无礼条件。

可他们同样也不希望再打下去了。

狄青的奔袭是奇迹,刘平的禁军才是主力,主力不回河北,心里总归不踏实。

但刘平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他撤回了部分禁军,却依旧亲领五万禁军驻扎在涿州,不放弃一座堡寨,一面向燕州虎视眈眈,一面向雄州催促粮草,派副将郭遵回来专门押粮,并且向朝廷禀明自身的看法。

刘平认为,此次北伐的失利,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误判了燕云汉人的态度。

这些生活在燕云十六州的汉人,之所以不喜迎王师,是因为他们不认为国朝能够真正夺回故土,哪怕占据一时,终究还要退走,重新为契丹所统治,自然为契丹人效命。

而趁着此番辽主新丧,辽人内部动荡,宋军哪怕无力继续北上,但在涿州坚守的时间越长,越能威慑整个燕云地区的汉民。

一旦让这些人清楚地认识到,辽国对宋不再有着高高在上的军事压制,他们甚至不能将宋军及时地驱逐出自己的疆域,那么燕云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地方上的汉人大族,自然会见风使舵,做出新的选择。

狄进很认可刘平的这份判断。

或许这位老将军只是不甘心,哪怕有生之年收复不了燕云,自己能多在燕云之地停留一阵是一阵,可对方的所作所为,确是在争一股势!

无论是狄青马踏中京,还是刘平坚守涿州,都会大大地消弭中原对契丹铁骑的恐惧之心,从而恢复汉唐时期威震四夷的胸襟气魄。

这才是真正能够夺回燕云的底气,而不是发现敌国内部叛乱了,急吼吼地北伐,实则是恐惧之心未消,打着投机取巧的主意。

当然,刘平的坚毅让狄进很是赞同,可对于其坚决不撤军的行为,还是有些担忧的。

如果萧孝穆安定完后方,将刘平军第二次合围,彻底葬送在涿州,那就不是威慑燕云汉民,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倒让狄青的功绩变得如昙花一现,民间重新畏惧契丹如虎了。

所以这段时间最为忙碌的,是机宜司的谍探们,不断将辽国内部的信息传递过来。

“北院枢密使萧远博、北府宰相萧浞卜、云州镇守耶律贵宁,之前从中京逃出的贵族官员仅十多人,但如今辽西投奔太后的倒是不少,如今这位辽国太后萧菩萨哥麾下,已聚集了一批不俗的力量!”

“萧匹敌只身入云州城,半日后出城,带着三千追兵直接离去。”

“此后云州城依旧处于戒严状态,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难道辽庭还想调和矛盾,把太后请回中京?”

狄进目露沉吟。

历史上,辽圣宗死后,元妃萧耨斤直接发难,先藏匿册立萧菩萨哥为太后的遗诏,一说是撕毁,反正她自立为皇太后,临朝摄政。

然后就开始罗织罪名,诬陷萧菩萨哥与其弟谋反,将萧菩萨哥的兄弟处死,再将其逼死,最终四十多名追随皇后的贵族大臣,全部被牵连处死,家产籍没,杀得人头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