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
许培桢也呆住了。
妻子一早就在怀疑“许培光”这个人……
因为她总觉得许培光和他有关系。
原因是,他和许培光的名字实在太像了。
但,许培桢也问过不少亲戚,培字辈儿的人不少,但确实没有一个叫许培光的,也没有迁去了湘省的。
之前他也当面问过大伯、大伯母,
就连掌管族谱的大伯也亲口说,不知道许培光这号人。
可见得,大伯自己也不认得许培光这人。
那天在便宜坊吃烤鸭的时候,许培桢也见到了许倩子本人。
据妻子和大月月所说,许倩子的长相,至少有七成是随了父亲的。
许培桢愈发肯定,他一定是不认识许培光的。
可是现在——
当这个许倩子出现在大伯家,而且还大声说出她爸爸名叫许培光,她奶奶名叫邱荷的时候,
许培桢愣住。
邱荷?
这名字有点熟悉。
仔细一想,许培桢想起来了。
他的太奶奶曾氏,乃旧社会的高门贵女,嫁到了门第儿相当的徐家以后,也成为了名门贵妇。
太奶奶心善,要是见着贫苦人家卖儿卖女的,便忍不住要出手相救。
之前六婶说的那个徐二奶奶,当初就是他太奶从路边买回来的卖身葬父的孤女,听说徐二奶奶没有名字,他太奶给取了个莲字,叫徐莲,寓意莲出於泥而不染;被称为徐二奶奶,是因为徐莲的丈夫行二。
邱荷也是一样。
听说邱荷的母亲是个窑姐儿,自幼不知父亲是谁;
她六岁那年生了重病,眼看不行了,老鸨直接把她扔了出去。
邱荷不想死,挣扎着爬到菜市场呼救,可惜无人救她。
正好遇上挎着篮子去买菜的徐莲,才被捡了回去。
后来太奶奶颇费了些银钱,才把邱荷救活。邱荷的名字也是太奶奶取的,后来她一直在许家当丫鬟。
四八年年底,虽说北平在名义上还没解放,但新政府其实已经接管了地方政务。
太奶奶积极响应新政府的政策,将家中仆役全都放了籍,愿意回老家的,她老人家还发了路饷。
那会儿徐莲年长些,已经结了婚,她男人就驻守在北平,所以她还和太奶住在一块儿;
邱荷才十六七岁,她无父无母的,太奶奶希望她能留下来,大家虽然不再做主仆了,但住在一起还是相互有个照顾,以后找婆家也能找个知根知底的。
邱荷不同意,她拿了太奶给的钱以后就失踪了。
后来许氏家族里的人还常念叨邱荷,说她没良心,许家的奴仆全都受过太奶奶的救命之恩,即使后来大家各奔东西了,隔上几年也总会回来走动走动,带上家乡特产来探望太奶奶。
就好比徐二奶奶吧,虽说太奶奶仙去几十年了,可徐二奶奶每隔几年就要带上儿孙们来一趟北京,去给太奶奶扫扫墓,还要念叨几句如果当初不是许老太太救了我,根本就不会有你们之类的……
其他人也做不到年年来,毕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但隔三岔五的还是会来。
只有邱荷,再也没了音讯!
如今再听到邱荷的名字,许培桢觉得难以置信。
——刚才许倩子说,她爸叫许培光,她奶奶叫邱荷?
所以???
许培光,是许致庭和邱荷生的?
这……
六奶奶是五五年才嫁进许家给许六叔当填房的,她只听是从族人嘴里说过邱荷,并不认得。
但听了许倩子的喊话,
六奶奶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啥?你说你叫啥?你爹是谁,奶奶是谁?”六奶奶又问了一遍。
许倩子又说了一遍,“我叫许倩子,我爸叫许培光,我奶奶叫邱荷。”
说着,许倩子又细细地解释,“我奶奶叫邱荷,邱,是土丘加个耳朵旁;荷,是荷花的荷。”
“我爸叫许培光,培,是土字旁的培养的培;光,是光宗耀祖的光。”
“我叫许倩子,单人加个青字的倩。”
六奶奶又问,“孩子,你们家在哪儿?你奶奶还好吗?你爸多大年纪了?”
许倩子看了看众人,怯生生地答道:“我们家在湘省桐县的桐花镇,我奶奶已经去世了,我八岁那年去世的。我爸是五一年十月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