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 谢双瑶做不好的准备

“哦, 沈曼君还亲自写了使团的报道吗?看来她的掌控力也有点不太行——思想太消极,别人稍微一用力,她这就一盘散沙了, 能干活的人一个都没有了, 需要出动她这个总编辑?姿态未免有些太刻意了。”

天还没有亮, 在朦朦的暗影中,拂面而来的是羊城港难得的清凉北风, 谢双瑶随意地把毛巾搭在脸盆边沿,直起腰舒展着手脚, “昨天你也去了考试现场?试卷出得有水平吗?这批使团成员, 你评估下来,感觉如何?”

“试卷难度不低, 不过,这本来也不是用分数来做区分的, 更多还是摸摸底。使团人员, 除开我们知根知底的那些, 也就千把号人,分数不算是必要的统计工具——主观题的解答,不是为了得分, 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特长。而对出题意图的解读, 这就是第一道门槛了。”

王无名倒没有吝惜自己的赞美,“张坚信指定的出题人, 还是很有水平的, 他对这件事也相当重视。昨天我们聊了大约一小时。”

“怎么样?”

王无名很知道谢双瑶在问什么,他思忖了片刻, 回答道, “至少张坚信本人没有被欧罗巴的归巢思想影响, 他甚至主动提起此事,敦促我写进备忘录里,提请智囊团作为讨论要点,以防他本人在下一次智囊会议时,已经回到吕宋,无法强调这一点。”

如果张坚信本人在羊城港的话,他当然是有资格列席智囊会议的:所谓的智囊会议,虽然存在历史已经十多年了,但谢双瑶也就是在近五年间,才逐步重视起来,将更多的担子压在了它的头上。

与会的智囊,多数都是自己领域的中坚人物,同时,对于道统和她本人,都拥有非常坚定的信仰,同时还具备了超出同时代大多数人的眼界和见识,其追求必须是谢双瑶所认定的纯粹——就比如说王无名、张坚信,他们都分别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走到了尽头,想要再进一步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基于他们的天赋和运气,他们在到达顶峰的时候年级其实还很轻。

对于长时间处在自身权力顶峰的人来说,能够承受重担其实是并不容易的,很多人会被繁重的工作,以及复杂的政治博弈压垮,在谢双瑶来看,沈曼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可能在她刚刚巩固权位的时候,她还是有一些想法和主动性的,不管这主动性是对谢双瑶有利还是不利,起码还能看到沈曼君在做一些主动的思考、判断和应变。但等到她职业生涯的末期,沈曼君已经有点行将就木、力不从心了。

不知道她是为什么丧失了主动性,但总之,就呈现出现在这样听天由命的消极态度,她身后的利益集团都无法敦促沈曼君打起精神来的话,那也基本就可以判断出她是真的无可救药了。

如果还想让旧式文人,或者说是以吴江为核心的才女集团,再支棱一段日子,再站几班岗,那谢双瑶现在就应该设法促使她们内部完成一次自我革新,让另一个较有能力的报纸人上位——叶昭齐就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不过,谢双瑶还在考量之中,她对沈曼君是多少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再缠斗个五年十年多好?让新一代平民报纸人在斗争中成长起来,有能力的自然脱颖而出,没能力的早晚会陷入麻烦里,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掉。

就是这个时间点卡得很烦——沈曼君要能再坚持十年,到时候就算别人斗不倒,她年纪也大了,能让她下台的原因很多,如果这时候换上叶昭齐,此女正当壮年,而且权欲要比姨妈更加旺盛,谢双瑶隐约还听说过她为了前程,‘慧剑斩情丝’的故事。

好像是她和敏朝旧王公的谁,发生过一些情愫来着,不过,最终叶昭齐还是结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婚,过着非常标准的生活。她没能调入《买活周报》,是上头的意思,不然,以她自己的意愿,早就进周报做左膀右臂,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或许还会在沈曼君告老之后,把张利青那一系的人抬上来做几年傀儡,随后再顺理成章地继承周报主编的位置。

在谢双瑶看来,这样的权力斗争,就像是四季晴雨一样,都属于自然现象,已经不值得感慨了,她既无法阻止人们自发的斗争,其实也无法阻止人们自发的合作,就好像这一次派遣使团前往欧罗巴,本心来讲,她不愿知识教把手插得太深,也不是很乐见定居洋番起劲地掺和,这当然也有预防知识教权柄再度扩大的考量,更重要的还是她本来就有意识,后被智囊团丰富的‘归巢’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