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卢马姬阴阳怪气
=================================
“《以出身论人是否违反就事论事之最高原则》——这个卢马姬卢老师, 起的标题,还是这样的诘屈聱牙。她接连的几篇文章,题目都很长,其实这样不好, 做学问可以, 做报纸文章,就是要越浅显直白, 越耸动越好。”
“怎么也没想到, 她会跳出来做这个马前卒。据我所知,她刚刚在《衣食住行》, 得到了一份工作呀, 是被张利青引为奥援的, 按理来说,张利青手里缺人,对我们本该是招揽为主, 怎么……这还要踩着我们,为卢马姬进本部,铺起台阶来么?”
吴香儿是最不解的一人,也因为她知道得最多, 顾眉生听了, 也是有些费解,但还是说道,“若如此, 也不奇怪, 敌人的敌人, 未必就是我们的朋友。也许是沈主编为了证明, 周报编辑部本就不拘一格降人才, 特意想到了卢马姬这个人——之前,恐怕也有耳报神,把张主编的动向,密告给她。”
于是,作为把卢马姬调入本部,并助其站稳脚跟的交换,便让这驳斥的文章由卢马姬来发,此人和沈家毫无关系,而是张主编的人。她来发这篇文章,又可以显得是公道之论,也保持着沈主编超然的形象;
又可以显示出张主编对于沈主编的拥戴,有力地驳斥了窦湄在文章中提出的,编辑部中,凡非吴江一派,以及旧式人家出身的编辑,都被排挤得无法立足,只能拥挤在副刊中,成为装点的指责。
——虽然这样的指责,普罗大众也无人关心,但上头过问的话,众人的口径还是很重要的。有没有排挤,全看张利青,张利青说有,那还要举证,可倘若她都说没有了,那上头还能说什么呢?
吴香儿几女,这一个多月,其实也是在等待张利青方面的示好,没想到,等来的第一个有分量的人物,却是张天如,而张主编却毫无动静,今日看了报纸,才知道大概自己是被利用为交换的筹码了。要说不感到失望,这是不可能的,顾眉生道,“先看看文里怎么写的,核心思想倒是全在标题中写出来了。这是用唯才是举、就事论事来作为反驳的思路了。”
几女一边说,一边已是把报纸摊在桌面上,几人挤在一起,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她们阅读速度都是很快,这要比一人读报快得多了。不一会,便都先后看完了卢马姬两千多字的文章,皱眉咂摸品鉴:顾眉生说得没错,卢马姬的回复,思路就是以‘就事论事’为主。而且充满了她文章特有的逻辑性——
这个女先生的文章,有点儿特有的机械感,文字似乎毫无人情,冷冰冰的,有时候还有些跳跃,好像作者撰写时,思路非常杂乱,不乏晦涩难懂的地方,不过,在她和张利青搭上之后,张利青大概是找了编辑来,为她润色过了,这个毛病也改了不少。
这篇文章把自己的想法说得是很明白的:卢马姬把窦湄的文章,分成了两个观点,第一个是沈曼君代表的吴江乡党,占据了买活周报,令其他编辑,尤其是贫民出身的编辑无法立足;第二个,则是沈曼君等人,不够资格代表买地占比最多的平民百姓,只能代表一个很狭窄的群体,她们的存在令周报的工作越做越差,甚至被很多地方性报纸比了下去,‘周报不能服众’!
而针对第一个观点,卢马姬就提出质疑了,她认为窦湄的说法很笼统,没有具体的数字,不能令人信服,要说吴江乡党,以及旧式读书人,占据买活周报,那也要有一个统计出来才好。
比如说,整理买活周报若干年的版面,按照版面重要性进行赋分,再统计每个编辑的籍贯,祖上的出身,计算分数占比,最好再做出个饼状图来,这才是一目了然,有没有乡党盘踞,而新式编辑不能大展身手的现象,大家按分数说话,不就行了么?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谁都抵赖不了,在这件事上,靠空口白牙是没有意思的,只能无谓争吵,浪费版面。
这个观点,很契合如今买地数字先行,一切都要精确计算的风气,甚至可能还是这来回两篇文章起了个头的论战中,最为大众接受,感到最新颖也最合乎潮流的观点。
毕竟,报纸吵架的事情,天天都有,从前是儒学和买地道统的论战,前些年又是新旧道德拥护者的混战,这两场斗争,哪一场都比如今的论战规模更大,下场的人更多——这毕竟是很安全的话题,可不是人人都想说两句?直接对沈主编开腔的事情,有胆量的人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