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葛家的晚饭

“吃饭了吃饭了——先不说你们那些个国家大事了, 来吃饭吧,今天我切了点腊肠来炒洋茄,你们尝尝,是不是更够味, 辣不辣——还有菌菇豆腐滑肉羹, 都是你爱吃的!”

徐大发满脸喜悦, 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马口铁的大汤盆, 座到了八仙桌上,拿围裙擦了擦手,又回去端菜——一大盘许县熏鹅,肉是微褐色的,码得扎扎实实!头、脚和鹅四件这些内脏, 零碎拼一拼,竟也又凑了一盘。这个规格, 着实是很说得过去了, 一般不是富裕人家宴客, 轻易斩不出一只鹅来。

又还有一碗山珍羹, 里头白玉一般的豆腐,褐色白色的菌菇都斩碎了, 红红的辣椒段, 载浮载沉, 还有那翠绿色的水芹菜, 一小碗芫荽沫放在一边,给人自己舀了放到碗里去, 这是照顾到了葛爱娣不爱吃芫荽——就这一碗汤瞧着便让人胃口大开。

再加上辣椒腊肠炒的洋茄, 蒸腊肠单切了一个碟子, 再来一碗蒜泥炒的空心菜, 一共五菜一汤,四个人吃一顿是决计吃不完的。这一桌菜再配上几道海鲜,都足够做喜宴了,还是被人称道主人家阔气的那种。

按说,葛家平日里也是勤俭持家,绝不至于如此奢靡,这也是徐大发心疼女儿成年累月在外奔波的缘故,平时他和葛爱娣两人,吃得非常的随便,一碗米粉打发了,也就是陈福顺这些小辈登门时,开几个罐头。

而葛谢恩出门在外时,虽说吃食上并非次次受苦,但开荤大多都是在吃罐头,因此,她一旦回家,徐大发便从不开罐头佐餐,每道菜都是自己手工细作,全是葛谢恩从小吃到大的临城味道,还额外加些辣味,投合她的癖好。

其实他们老两口,因为自幼最多吃些茱萸,并不是很能吃辣。倒是陈福顺这些临城县的新一代,因为闽北山区,冬日苦寒超时,和大江沿岸的州县一样,都有发汗祛湿的需要,因此辣椒一经引种,便立刻在年轻一辈中流行起来,像是陈福顺和葛谢恩,口味上就吃得相当的辣。

“哎哟,舅舅,这趟我是来对了——全偏了我。这熏鹅我们在延平都难得吃到呢!”

陈福顺和葛谢恩姐妹两个,谈心谈到一半,也起身帮着端碗拿筷子,陈福顺口气夸张,惹得徐大发更加高兴自豪,“舅舅这手艺没落下吧?喜欢你就多来,下回把孩子带来,舅舅帮你带着,你就只管回延平去!什么时候再来羊城港公干,把孩子接走就是!”

徐大发这样说,陈福顺怎会当真?虽说孩子来羊城港读书,自然有诸多的好处,可葛爱娣不发话,她绝不会接腔,因笑道,“她还小呢,离不开她爹和,等再大一点,肯定要带来羊城港认认门的。说起来,表哥那边也结婚几年了吧?可有动静?”

她和葛谢恩比,起步又低,脚步也不算大,但也算是扎实了,陈福顺的学历没什么提得起来的,但好在有一点,她是农业口的,这行当出成绩之后,提拔得很快,和农业不挂钩,也有大把种田有天赋的人,学问上做得不好。提拔的金标准也很简单,无非就是粮食的产量。

陈福顺在这块,还是很拿手的,她现在是延平农业局先进技术推广科的副科长,也因此常常在旅途中奔波,要到榕城、羊城港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引入适合本地需要的新种子,往下铺开等等。经常到羊城港来探望舅父舅母,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似这样的职业,当然无法顾家了,陈福顺因此在择偶上完全采用了如今买地‘采长补短、各取所需’的思路,找了一个在初级班任教的教书先生做丈夫,这个丈夫,虽然不过是中人之姿,勉强平头正脸而已,身量也不算太高,收入更不必提了,无非是糊口而已,但胜在性子老实,肯干家务,平日里下课以后,立刻回家里里外外地忙活,眼里有活,还略有一些洁癖,把孩子带得很好。

在从前,这些优点自然不值一提,说不得只能认个契兄,在生活上得其帮衬,才能勉强在延平这样的州府立足,但如今他这样的男子,在陈福顺这种女吏目中也还挺吃香的。陈福顺自己的条件也就如此,指望不上父母照顾,找这么个丈夫来做婚主,也还算是相配。说起来,在肯签这种婚书的男子里,他的条件又还算是好的,所以陈福顺相中之后,便早早地定了下来,算是满了婚龄就立刻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