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徐家的烦恼
“低收入家庭在羊城港生活时, 不可忽略的螺旋式贫穷陷阱……还挺拗口,这……啥意思呀,倒也不见有附拼音的, 现在的报纸, 也是越来越偷懒了!除了周报之外, 竟有许多整版都不附拼音,怎么?难道那些扫盲文化的百姓,就只配看话本、笑话吗?”
一大清早, 老城区一隅的巷子,就已经喧哗了起来——事实上,从大半夜起, 巷子里陆续就有人声,一夜都清静不了的。盖因这条青衣巷, 是连接玉带濠和府前路的一条便道, 而每天午夜过后不多久,城内很多肉铺,就要撑着船去东城门外的大肉市进货了,车轮碾过石板路,经过玉带濠, 从码头上岸后,抄近道往铺子里赶——这一来一回,可不是要一夜的功夫?
前半夜, 拉车去码头, 后半夜, 运货回肉铺, 那吱呀呀的声音,一整夜都没得消停, 偶尔还有两边车子来往别住了,发生口角的,要不是大家都顾忌着熟睡的居民,还压着声量,那是真别睡了。
好不容易,黎明前,运肉的车子告一段落了——天色刚放亮,又是沉重的脚步声,叹息声和交谈声络绎不绝地传来了:肉运完了,那就是运菜的,这内城的菜市场,也是从此进货,还有些自己担了时鲜进城来叫卖的农户,也喜欢赶个过夜的船,进城来迎早市。
从前那是夜里有宵禁,他们进不来,现在羊城港没宵禁了,可不是这般安排更加便宜?在船上睡一觉打个盹,进城卖了菜,办完事还不耽误回家,来回都不落地,也就少了在城内住宿的开销。
那喜欢高卧不起的,睡眠浅,受不得惊扰的,久而久之,也都从青衣巷搬走了,如今青衣巷内住的多是些需要早起的人。因而,即便没有这来往的行人,巷子里也是大半夜就开始忙活,不到日出,卸门板、拖车,全是沉重的搬动声,还有那烟火气也早从烟囱中透出来——
这青衣巷内,住了很多做早饭的小贩,也有就在巷子里自家院子做的,也有推车去码头和府前街摆摊的,这早饭是勤行,早晨五点就有人要来光顾的,算算,四点半天刚有点曦色,是不是就得出门了?倘若是做包子、饺子、馒头的,更是一两点就要起来备料,对他们来说,早上八点,就算是过了生意的高峰,很多人就推车回来准备歇息了呢。
这不是,才刚九点半,徐老爹便是梳洗停当了,换下了那浸透了葱姜蒜味的围裙,一边捶着背,一边惬意地躺在院内的摇椅上,一边拿着竹制的美人锤敲打着膝盖,一边翻阅起了报纸——他身边的石桌上,林林总总还摆了三四份报纸,叠在一起,厚厚的一沓,足够细细看上一日的了。
“啥低收入家庭?”他们家的老婆子也是从厨房里探了个头出来,显出了额外的关心,“可是衙门出什么政策了?我们家三小子可够得上没有?要说收入,可是够低的了!”
“想得可真美!他还算低收入了?洗你的碗去吧!”
徐老爹瞪了妻子一眼,眼角瞟了瞟墙角上了锁的钱柜,鼻子里哼了一声,没好气地抖了抖报纸,眯起眼,又从怀里掏出了老花镜,架在鼻梁上,这才仔仔细细逐字逐句,有些吃力地读起了正文,“作者,卢马姬……哼,这个女人,年纪不会大的,最多不超过三十岁,她母亲是姓卢吧!这我知道,两头婚,取了父母的姓氏么……姬,就是女公子的意思——以前春秋战国时候,女人都是叫什么姬,什么姬的。看得多了也就记得了!”
这最后几句话,是看着妻子说的——他妻子不声不响,倒是把大木盆拖到院子里来了,坐在小板凳上,一边洗碗,一边也是很投入地听着徐老爹读报。很显然,她对于这篇文章是很关心的,而且,因为自己的语言水平不足以阅读汉字文章,所以便不愿错过了丈夫读报的机会。
在徐老爹这里,有人听他读报、评讲,虽然是自家的老妻,但也不失为一件乐意之事,前五七年,物价没涨的时候,他还愿意去茶馆读报呢,为的就是和街坊邻居一起,议论各种国是。
也就是这些年,物价上涨,徐家家用因为许多事情而吃紧,再者徐老爹的腿脚也不是那样好使了,这才改为在家中读报——这习惯看着费钱,因为买报纸似乎昂贵,但其实并没有什么,报纸的价格,一向是两文钱一份,没有变动,而版面是越来越多了,这其中固然有很多花里胡哨的广告,但便是阅读兴趣不大,把报纸拿来糊墙、练字、包物乃至烧火,也都能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