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哲学爱好者的思索
该说诧异吗, 还是说不出所料呢?来到买地迄今,所感受到的那种离奇的和睦,原来也只是因为她作为洋番,还不够融入本地的政治和文化。
卢马姬有种‘这才对了’的感觉, 仿佛是某种对于人性的了解得到了印证, 她的自信心反而增强了:人类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争斗, 不论是机械自然主义, 还是她曾经所推崇的这种,还没有明确学名的,更强调人类自由意志的流派,都反映了这一点。
激烈且频繁的竞争,是人类的天性——说实话, 对于道统中,关于天下大同的描述, 她也怀有疑虑, 只能把这种毫无内耗的良性竞争, 当做犹如移鼠教中对天国的描述一样, 看成是一个美好且虚幻的愿景。
但事实上,人们在现实中, 遵循的还是现实的逻辑活动, 这种愿景和现实之间的对比, 不能说是讽刺, 恰恰相反,美好愿景的存在正是人类自由意志的积极证明, 这也是机械自然主义所无法体现的部份……
卢马姬对于欧罗巴的旧哲学, 的确是嗤之以鼻, 相当的仇视, 这份轻蔑也延续到了旧宗教上,虽然绝大多数人,对于她在意的点往往没有丝毫感触,但在卢马姬来说,这些学术派别的理念纷争,重要性更高过了对世俗权力和财富的争夺。
也因此,她不费吹灰之力地便理解了《买活周报》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这和个人的品性无关,在这个等级的喉舌要司,理念即表达,表达即权力,已经掌握了表达的一方绝不会轻易放手,而另一方哪怕拥有来自最上层隐隐的支持,也只能通过真刀真枪的厮杀,通过在工作成果上的全面碾压,这才能把现有的赢家掀翻,把他们从已登上的宝座上赶下去。
“任何由上而下的更新换代,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不但代价惨重,而且效果往往很差,不能彻底……看来,六姐已经把握到了这一层规律。”
从《衣食住行》编辑部出来,卢马姬目不斜视,快步走在马路上,一心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斗争、竞争——永远也不会停滞的自然现象,经过充分地利用,也能成为淬炼新生代的机会。
是的,这当然是完全合理的,旧贵族的不断转生,以及对话语权的把持,从生产力变化到思想变革,必然产生的传递上的滞后性。理所当然,在所有和生产力并不直接相关的领域,旧贵族都占据优势,并且会犹如本能一般地排除异己。为这些职业设立高高的门槛,就犹如医生和律师,这就是为了从贵族竞争中被淘汰的那些人,堕落到中产阶级之后所准备的出路。除了从上头下来的人,以及一开始就存在于此的那些人之外,其余人压根没办法染指……”
曾经她所从事的宫廷侍女,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职位,卢马姬当然深知这里头的门道:这种职位,敲门砖就是过硬的关系,在关系者中再进行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的当然也是人才,足够胜任工作。但有很多经过培训也能胜任的人,他们先天就没有这样的机会,甚至不会意识到这种职位的存在,它是不对外招聘的,从职位的设立到填补,一切都在水面下进行。
如今,《买活周报》的职位,也完全具备了这么几个特征。首先,它偏向于招聘买活大学的新闻学毕业生,其次,它的报酬不高,工作也很繁重,所要求的素质,足够让供职者轻而易举地胜任其他回报率更高的工作,第三,它的工作恰好又事关重大,对工作质量是精益求精的,拥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和门道,没有人引路,几乎不可能在报纸内部站稳脚跟。
但是,要考上买活大学的新闻学专业,是不是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呢?别人不知道,就说卢马姬好了,她是几乎不能通过考试的,因为新闻学的考试,要求有深厚的旧学功底,至少要熟练掌握且应用九成五以上的成语和常见典故。
当然,对于报纸编辑这些喉舌来说,这算是最基本的要求,就犹如没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无法出任国王的文法教师一样,这些要求都是完全正当的,但却在事实上卡住了绝大多数出身贫寒的百姓,哪怕是暴发户的孩子,也很难通过考试。
新闻学专业中,充斥了叙族谱可以叙出亲戚的书香世家之后,这些人在政治上,已经通过了第一波大筛选的动荡,他们的出身可以被认为是清白的——如果真是倒行逆施的恶棍,早就在买地收拢当地势力时被清洗掉了,既然活下来了,而且也被准许参加考试,那按照买地的风格,后续就不会在这件事上多加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