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北官村子的扩张性

“什么, 今年三家村的人,扫盲考试,那重点人群竟都合格了?”

“可不是, 没想到吧,本来料着今年也过不了太多的,那柳十一毕竟年少, 他父亲也只是个江湖汉子, 狠戾有余,治才不足,还当那三家村最后要拆分并到别的北官村子里去,可这么看, 今年的扫盲考试, 北官村子里, 三家村应当是第一名吧?”

周老七有些诧异地从办公桌后抬起了头,推了推眼镜,“我们家那口子上个月也和我说, 去年三家村的收成也是北官村子里名列前茅的。看来, 这柳十一是个能人那, 居然连那白茂才都能带得动,当时还以为, 这白先生派过去, 他们的脚步怎么都得被拖累个几年来着。”

“可不是?白茂才去了三家村, 倒也像是开窍了, 比从前要积极得多,这一次还主动给我交了工作日志, 又提交了报告, 开始向我要政策了。”

万大人万义, 听了周老七臧否白先生的几句话,也是会意地一笑,“要不说,艰苦地区锻炼人呐?这些‘下脚料’,到黄金地来,也是等于在那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转一遭了,不想把清水煮土豆吃到死,那就总得想着办法进步吧,看,苗子们这也就接二连三地冒出头来了。虽然和本土那是没得比,但在黄金地够用我看也行。”

这话是很公道的,周老七自己也曾是叙州的‘下脚料’,还是以戴罪之身去的立志城呢,一转眼也就这么多年,在黄金地,早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了,就是万义、李魁芝等人,从前做海贼的事情也还历历在目那,不论是柳十一还是白茂才,他们的底子并不比两人要黑多少。

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也不过是在这条路上多走了几步而已,白茂才在买地本土的尴尬和窘迫,对他们来说也一样存在。在本土,尤其是南面欣欣向荣,繁华已极的情况下,会跑到黄金地这里来啃土豆的,有多少和章大主任那样,本来就出类拔萃,过来总览大局的?

本土的失败者、边缘人物,跑到这里来谋求生路,才是常态。如铁城也得习惯这种模式——能使用的人才,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能不能改掉毛病,那就得看造化了。哪怕是得到提携帮助,有时候也不是因为优秀得打动了他们,而是因为一个朴素的原则,‘够用就行’,只要够用就很好了。

至于那些不堪造就的人呢?面临的就是比本土更凄凉的命运了,在华夏本土,不管怎么样,一口饭总是有得吃的,最差最差,你就回老家种田,在工地搬砖,或者扫大街做点琐碎活都行,也能保证一个不饿肚子,南洋几大港口外,现在就云集了很多这样的游民,就靠在码头做苦活暂且维生,等待别的机会。

在南洋温和的气候之下,至少生命没有什么危险,而在黄金地那就不同了,黄金地这里,一个村落想要维持下去,就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来自如铁城的持续帮衬,在马匪、生番和严酷自然的虎视眈眈之下,一个村子在数年内零落,留下开垦后的熟田等待后人接手,这才是正常的结果。而如铁城这里,内部商议定下的策略,就是严格按照考察结果行事,取前几个村落栽培,打造出环绕如铁城的小镇——这些小镇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手,就是从那些被淘汰的村子,自然衰败的过程中吸纳过去的。

别看万义似乎对柳十一另眼相看,也给三家村描绘了一个不错的未来,但在这事儿上,领导都像是花间浪子,好话是见了谁都说的,最后能不能落在实处,就还得看考察下来,你们村子到底处于那个梯队了。

柳十一说,请如铁城派个精干的教书先生驻村,想得倒美!三家村算什么东西,也配让干练吏目长期驻村?不知道能干的吏目,在如铁城也是紧缺资源吗?小小一个北官移民的村子,就是全村死绝了,对如铁城又有什么影响?好人才轮得到你么?

三家村的等级,也就只配划拉些白茂才这等级的货色过去了——一样是在本土存身不住,为了更好的发展,主动申请到黄金地来教书的书呆子。这个人,只要和他交谈过几句,对他就会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学问可能是还不错的,但照本宣科,性格非常古板,就像是旧式的老书生,连书都不能指望他教好——这人只会按着他学到的那一套来教人,但教小孩是可以的,教成人效果就很差,因为性子的缘故,还不肯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