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高瞻远瞩与好大喜功
这高瞻远瞩和好大喜功之间, 到底区别在于何处呢?是不是说,能挺到这事儿看到了好处,钱还没有花完, 那就叫高瞻远瞩,而事尚未成, 自己就已经挺不住,那就叫好大喜功?
譬如说如今的大运河,这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但主持修建的炀帝, 却不能说是高瞻远瞩,多数都认为其是好大喜功、残暴无道, 大概就是因为百姓尚且没看到大运河的好处, 就已经承受不了其余坏处了。庄长寿认为郑大木多少也有点这味道了——他算是看清楚了, 这个大少爷, 就是喜欢在新技术上大笔投钱, 那股子狂热只是掩饰得好而已, 实则却非常的固执。
他大概是想方设法, 总是要把铁路修起来的,当然, 铁路这东西不会是从来没有落地过, 郑大木所追求的, 或许是铁路在里程数上的一个记录——用名留青史来诱捕郑大木,可能像是用稻谷来捕雀一样简单。
但,仔细想想, 好大喜功和轻信受骗, 还是不一样的。好大喜功所制定的计划, 至少初步看来还算可行。就说郑大木的这个铁路规划——如果铁路是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 谁都不知道要花多少钱,那就算是郑大木,也不可能轻易开口要一下就铺设这么长的线路。
正是因为小铁路在矿山这里其实已经是相当普遍了,很多买地的大矿山,蒸汽提水机、小铁路,包括自动上下轨道、鼓风机等等,都已经是标准的配备,郑大木可以很清楚地掌握到铺设小铁路的成本,对于长线路的铺设花费做个预估,才会屡屡提及此事。
并且,乘着大家在船上,时间大把无处打发的机会,耐心地对祖天寿介绍:“铁路之所以没有在买地通用,原因有不少,最大的疑虑其实还是治安——铁路铁路,顾名思义,这路是有铁的,而且纯度不低,如此,在人烟稠密之地,偷铁轨就是必然要考虑的危险。反倒是矿山,往往远离人群,而且在矿山这里铁是不怎么值钱的,周围聚居的多为矿工亲属,铁轨线路又短,不会有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买地,起家在东南,那是多山的地方,这铁路通车又是要去弯取直,逢山开隧道,遇水搭高桥的,没有绕路一说。东南之地想要修建有规模的铁路?何其难哉,那是还没学会走路,就先想着跑了。”
惯于所谓‘超前布局’的郑大木,居然还会如此去点评别人,也是令人发噱,他自己倒是一无所觉,还是认认真真地说道,“至于说适合修建铁路的平原,要么是辽东,要么就是北部京畿一带,一马平川那是可以的,但如今条件也都还不成熟,暂且论不到此事去。总要先把更紧迫的问题缓解了,过个一二十年,人烟重新稠密起来,社会也安定了,再来考量修建铁路作为通行方式,是否可行。铁路周边的百姓,会不会偷铁又能不能管住。”
“这肯定的,也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从小在买地长起来的。对这事儿还有些疑虑,想着,可别把人心估量得太坏了。”
祖天寿对于他的观点,倒是接受得很顺畅,他有些不以为然地道,“这我们这些苦出身的莽汉,再明白不过了。别说铁,早年间就连一根木棍,都是不敢随便放在路边过夜的,一转头就能给你偷走!这种事也不要多,一个村里有一个不规矩的人带头就够了,也不说北面南面,放眼天下我敢说都是如此,这就是人性!”
“想要修长铁路,那还真是在袋鼠地最合适了,这里人少,尤其是吉亨和矿区,根本没有土著,不存在被偷铁的顾虑,而且又有实际的需要,不算是浪费钱财。通过长铁路的修建,也能给将来华夏本土腾出手,准备修长铁路的时候,提供经验和人才上的储备——大木,你小子还真是心怀天下啊,哪怕是在吉亨城这样的化外之地,也时刻惦记着能给六姐分忧那!”
看起来,祖将军也已经逐渐摸清了郑大木的思维方式,并且由衷地感到佩服,竖起大拇指,“高瞻远瞩,舍私为公,这个词,用在你身上不算是过分的!”
称赞是真诚的,但似乎,作为煤矿未来的股东,祖天寿的话里就有点阴阳怪气的味道,耐人寻思了。这高瞻远瞩舍私为公的人,没有人会不钦佩,但大概也不太会有人想和他合作,谁也不想几句话就跟着一起舍小家为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