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谁料皇榜中榜眼

“不论试卷多简单也好, 只要有了女特科,那就一定要有女子家塾,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京城是首善之地,朝廷既然下令去做, 那就容不得底下人拖拖拉拉阳奉阴违, 因女特科筹办不力, 上个月朝中就有好几个大人被申饬,考绩受累是现放着的事情。这会儿, 在京里开女塾那就不叫‘轻佻无行’, 叫做得风气之先。”

自从买活军崛起以来,京城这几年的变化也是显著的, 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在城中掀起了一阵阵的新风气, 让老古板们大摇其头, 深感无所适从,这种风气的改变,从太多地方可以看出来,甚至已经达到了数月之间门,民风便有一变的程度。

就说这茶楼吧,原本在京中也不过就是十几间门,而且主要形式,还是以茶摊、矮茶棚等为主, 便是有屋子, 也说不上多气派, 很多时候是二荤铺子也兼卖茶酒,小屋舍里早上用茶,中午用饭罢了。

但自从买活军在武林兴建了他们的买式二层茶楼, 创造性地在天井中用了‘镶嵌式玻璃顶戏台’,这下可不的了,一两年内,带卖茶的戏园子,犹如雨后春笋,在京中已是开了十几家出来,各大戏班子,除了唱庙会之外,也多了一个演出的平台,而京中的老少人家,不分贫富也都养成了上茶楼聊天说事的习惯。

甚至于很多茶楼还分了女客专门的雅座,虽然区域不大,但这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京城的女子,除了出门做工、拜佛之外,平日里又多了个消闲的去处,而且,这是为官民都承认的正当行为,哪怕是书香门第的小姐,闲来无事,带上老妈子、丫鬟杂役,也能到茶楼里坐坐,喝喝茶,听听报,看看戏台上演出的新戏了。

再进一步,也有些茶楼中,已经公然有男女杂坐了,甚至杂坐期间门的女子,已不像是从前那样,会被人默认为表子外妇,虽然还会因为大胆的作风而引人侧目,但毕竟众人心中,已经多了一重预设——和男子杂坐的女子,或许是表子,或许只是个胆大的良家妇人,跟着同样胆大的亲眷一起出来游玩。

虽然他们心中对于这样的行为或许各有看法,表示反感的人也还有很多,但归根到底,出来喝茶的女人,不再被视为是风尘女子,这确实已算是不小的进步了——说来也是好笑,这正经人家的姑娘都到处乱跑的时候,京里的花魁伎女,最值钱的那批外妇,反而还珍而重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比大家小姐还要更大家小姐呢。

尤其是在这个时节,女特科刚考完的时候,哪间门茶楼里都能传出女子的娇笑声:这是女考生们在开茶话会,会试的举人们,轮流在酒楼做东,行令唱曲,觥筹交错联络人情,女子们则开茶话会、读书会,谈天说地,许多茶楼都临时扩张了女座的范围,也改易了茶楼里上演的戏码,多演些《何赛花巧种田》、《鸳鸯错》、《女掌柜下南洋》这样的时新的剧目,来讨好这批因买地新风而应运而起的女娘们。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自古来男耕女织谁享清闲?男儿汉,当得兵,经得商,做得官,今日——谁说我女子——不如男——”

这是《女掌柜下南洋》中,买地女掌柜徐金花和邻居辩论,是否要下南洋去做生意的一段,邻居刘大哥认为女子坐船南下是异想天开,在异域受到的危险比买地更大,徐金花便以这一段唱词反驳,这段词,唱腔跌宕起伏,铿锵有力,一反昆曲‘一唱三叠、婉转袅娜’的特点。

虽然是戏腔,且是花旦唱,但豪迈而有中气,曲调明快,介乎数来宝和昆曲之间门,朗朗上口,歌词直白,容易传唱,这也是买地的戏剧,流传到北方后被本地的戏班子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而且,内容也非常讨巧,惹来女座上一阵娇笑拍手,叫好中还有铜钱扔去舞台上讨赏,几乎要砸到了戏子的脚,茶馆里又是乐声,又是歌声,又是铜钱落地的清脆碰撞声,又是笑声,端的是热闹非凡。

“邢兄,你还不知道么,这人世间门最怕风气两个字,甚么事只要形成了风气,那就顾不上是非黑白了。”

这在几年前看来几乎是放浪不羁光怪陆离的景象,倒成了正说话这儒生最好的证据,他将手一摊,指了指茶馆里这热闹不堪的景象,又凑近了劝道,“别说女子做官、女子考科举了,现在的新东西几乎每个月都有,那些老古董连骂都骂不过来呢,比起什么开博物馆、开运动会,让女子一样穿了短打去跑跑跳跳,还要评比成绩,女子考个特科,做些小官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