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无法团结的群体

买活军拿下榕城已经五个月了, 算来第一期扫盲班的学员也已经毕业,而城里的第一期工程也差不多都建完了,这年头也没有什么装修的说法,水泥地面、四白落地, 这就是很不错的装修了,

至于家具, 买活军查抄出的财产中, 名贵家具不少, 这东西大量出货还卖不上什么价钱, 官府拿来回收了一波榕城府的存银, 剩下的便搬到新建起的府城衙门里暂时充用:必须新建衙门,不然是不够地方办公的,现有的三司衙门里,办公的地方特别逼仄,光线也很不好,只够少数人使用, 买活军的吏目数目很多,习惯了在头顶开天窗的大空间里办公,这样才有光线,不然当真是下午三点以后衙门就不必办事了——堂内黑得连字都看不清了,办什么事?

府衙门建好之后, 就该掂量着省衙门放在哪里了,这个衙门短期内都是谢双瑶驻跸的地方,她要么驻扎榕城,要么驻扎泉州, 别的地方地理条件比不上这两个城市——主要是港口太小, 云县港口现在都不够用了, 鹭岛也是,本身就不大,这年头又修不起大桥,把盘子都占满了也不够用。

考虑到榕城好歹还有个鼓山挡着,比较不容易被台风侵袭,谢双瑶是倾向于在榕城驻扎的,省城衙门选址在乌山之外,甩开了原本的老城区,新的水泥小楼一排排都在建,衙门里档案库也建好了,百十个吏目在抄录整理府库里的典籍,但谢双瑶对那些数据兴趣不大,这些数据九成以上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她更宁愿相信买活军自己吏目在几个月内的调查结果。

“居民收入的确不高,月收入平均在九百块左右,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老百姓拿的还是最低工资。”

统计居民收入和生活支出,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在后世,这部分工作被交给专门的统计局来做,从收入、支出到婚育、生产,官府会感兴趣的数据都得由专人来统计,否则官府对于百姓的生活和工作完全是眼前一抹黑,也就谈不上推出什么针对性的政策了,谢双瑶在人手进一步扩充之后,也意识到必须由受过训练的专人来负责工作了。否则基层吏目肯定是不堪重负的,他们光是负责组织农业生产、扫盲学习,调解百姓矛盾就已经够忙的了,若说没事还要有意识的收集各种数据,那真是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

第一批统计科吏目走马上任之后,带来的便是很翔实的报告,榕城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被浓缩到了报告里,他们的统计是经过两方面验算的,第一,选定地区,对样本做精细的分析,第二则是和官府的内账核实,两方面的数据大的要对得上,譬如说榕城的人口是五万人,月收入平均九百块,大概六成人口受雇给官府干活,那这里官府每个月的工资支出大概就是6750万元,折合成银子是六万多两,若是账本上只算出了三万两,那出入可就大了,不过若账本的支出是七万两,那便还算是可以接受的了。

——六万多两,大概也就相当于叶家可以帮买活军养两个月的榕城人,那些架势人家那里榨出来的银子养个半年没有问题,延平郡王府处得到的银子又能管个半年……当然,账不能这么算,榕城百姓拿了钱,要吃要喝要买衣服,大多数钱还是会花到买活军的池子里。

买活军的米、面、盐、衣服、蜡烛……什么东西都是自产,也都在赚百姓们的钱。此外,他们还从海内外拼命地通过奢品交易赚钱,买活军的账面实在是不缺钱的,这也才能支撑得起他们豪奢的基建投资,修路、扫盲,这是两样最大的投资,其余的投入倒是都能见到回头钱,譬如说盖房,虽然盖衙门是自己的账,但盖住房这里的赚头可就大了,利润扯一扯,公用设施的钱可不就赚出来了?

“唔,城里搞基建,大多数的钱还都是外地人赚走了。”

谢双瑶看了报告,心里就大概有数了,“基建期间,高收入的活比较主要都是建筑方面,但是城里的百姓,愿意卖这份苦力气的不多,这里又没有港口,能在城里安家的,要么是生意人,要么是地主,要么就是原本的服务业。现在服务业基本都愿意交钱给我们,继续做原本的行业,生意人呢,如果不和我们做生意,这几年日子也很不好过,他们对未来更忧虑。”